
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三名中国航天员计划驻留约3个月,引发海内外关注。
与几年前相比,这次神舟飞船,多了更多的黑科技,也不乏新材料在此“大展身手”,例如生物基新材料、高温合金、高强度碳纤维材料等,以及航空陶瓷、碳纤维复合材料、混纺针织材料等等。
航天科技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的最高水平,多项新材料技术取得突破才能支撑航天科技的发展。除了航天科技之外,多个行业都迫切需要新材料技术取得突破。中国已经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钢铁、化工等传统企业开始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转型,为新材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无论政策还是发展空间,新材料都是一个长期的赛道。政策上看,相关的配套支持层出不穷,比如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从发展空间上看,新材料国产化需求迫切,未来有望保持约18%的年复合增速。
在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诸多前沿领域备受重视与期待的新材料,其未来的技术突破,直接催生出巨大的产业空间和投资价值。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新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可以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新材料是支撑前沿科技或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诸多细分领域,既包括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环保等高新产业,也包括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碳中和政策的背景下,新材料与市场上诸多热门行业有着紧密联系,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根据工信部调研,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中,32%在中国仍是空白,52%依赖进口,先进化工材料国产化需求迫切。研发创新驱动下,利好相关龙头公司。很多领域的材料还在日本、韩国企业手里。例如,光伏的EVA胶膜的粒子,锂电隔膜主要是PE膜,用的PVDF材料,很多都还要依赖日韩企业。新材料产业是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制造业的“底盘技术。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曾下发文件,将新材料产业定位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新材料产业同时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十大领域和科创板六大领域之一。
强大的下游应用产业给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数据显示,2011-2019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产值从0.8万亿增至4.5万亿,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1.2%。占全球新材料产值比重从2016年20%左右提升至2019年23%左右。未来仍有望保持约18%的年复合增速。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