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详情
“北斗+”新应用涌现 “数字地球”将打造时空新基建
发布时间:2021-07-16     标签:

    暴雨来袭,气象部门可以借助卫星信息及时预警。未来,无人驾驶、智能物流、智慧城市等,也有望借助来自千里之外的空天信息,运筹帷幄之中。


    随着北斗+”“高分+”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将空天信息融为一体的数字地球技术不断升级,将打造时空双重维度的新基建。

    


     观众在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成就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彭昭之


    灾害预警、碳中和……“数字地球应用出现井喷

    这是一张特殊的地图:不仅有农田河流、交通路线的静态画面,也有车辆移动、物流运输的实时图景,还有气象、雾霾、排放等动态数据。


    多元数据融合,空间时间并存。利用遥感卫星、导航卫星、航空摄影等空天资源和地理信息技术等,构建一个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球信息模型,这就是数字地球

    根据热力和轨迹分析,交通拥堵可以得到缓解;结合车辆高精度定位,物流运输将更加安全高效;还有农业、灾害预警、碳中和等多个领域,空天大数据都可以赋能,产生大量新的应用场景。


    空天大数据为很多应用带来了可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说,过去对地观测数据的应用主要通过人工识别,现在已转换成人机协同、智能化提取,未来将由人工智能进行自动化作业,为大量新应用提供支撑。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二号02星。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北斗、高分……空天数据融合显现优势


    现代物流要基于高精度位置跟踪和时间同步,智慧农业要有高精度的施工信息支持,无人机编队需要精准的时间和位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吴海涛表示,数字地球作为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上行业应用的承载平台,在推动北斗应用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北斗系统最高精度实时处理可到厘米级,事后处理可到毫米级,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


    高分系统则统筹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完善地面资源,并与其他观测手段结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邵宗有认为,北斗+高分可以构建更加精细化的时空大数据管控平台,例如,把自然地貌、地下管网进行更精准的三维展示,为气象和地质灾害提供更精细的应急防控,甚至应用于碳中和的精确排放评估等领域。


    交通、农业、应急……打造一站式空天信息平台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过300颗。随着技术进步,卫星定位越来越准,分辨率不断提高。


    尽管数据存量巨大,但自然资源、交通、应急、农业等产业目前获得的数据支持仍不到位。究其原因,专家认为是数据的获取环节过多、过于复杂,让地面产业无所适从。


    有人打比方说,这就好像在办事大厅排队,窗口很多,各个窗口又功能不一,大家不知如何是好。


    应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地球正在打造一站式空天信息平台——用一个软件把卫星拍摄、解码、建模、应用等中间环节封装起来,地面应用只需跟这一个软件打交道。


    要让空天数据更加智能,为各类应用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邵宗有说。


    文章来源:数据观



需求提交
400-855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