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乘“新基建”之东风,数据中心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看似老话重提,实际上数据中心与5G、AI、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新能源等多个热门领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肩负着将核心数据转化为高价值数据资产的重任,被看作新基建的“中枢大脑”,同时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底座”,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数据中心“风”已起
根据《行动计划》定义,新型数据中心是指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
从数据中心系统支出看,据Gartner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系统支出2508亿元,占IT支出比重8.85%,且连续多年呈逐年递增趋势。从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看,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1958亿元,同比增长25.27%,预计2025年将突破5900亿元。
“尽管我国数据中心在近20年来发展迅猛,产业发展走在全球前列,但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能耗、安全风险等问题尚未解决,未来应该如何更好地与产业融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仍需持续探索。”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向外界释放了强有力的信号,一方面将加速数据中心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数据中心与前沿技术,比如液冷技术等进一步融合。另外,数据库处理能力、硬件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将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提升。”
BAT迎“风”而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动计划》推动数据中心转型及梯次布局建设将加速数据中心整合洗牌,行业龙头、区域龙头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凸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风口下,向来触角敏锐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扎入数据中心这个重量级赛道,给市场竞争格局增添了变数。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皆已提出加大投资建设超级数据中心的计划:阿里云宣布在未来3年投资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腾讯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布局,并将陆续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百度也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超过500万台。一场围绕数据中心的巨头之战已然拉开序幕。
而腾讯将数据中心放在了山洞里。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的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采用间接蒸发制冷技术,通过把制冷系统移到户外,实现与室内机房的解耦,并利用空空换热器隔绝室内外空气(即室外新风和IT空气完全隔离),从而达到零污染、零接触,避免户外气候对室内机房的影响,同时也能利用外部自然空气的能量。据介绍,基于该技术的间接换热制冷设备,可最大化利用贵阳当地15摄氏度的平均温度,极限PUE将达1.1左右。
百度则是喊出了“AI下沉”的口号,在保定、阳泉建立的三座超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均采用了百度飞桨研发的AI控制系统,是行业首个供电、制冷全分布式预制化数据中心。据了解,2020年百度全部的自建数据中心年均PUE为1.14,能效最高单体数据中心年均PUE低至1.08。
从整体布局来看,《行动计划》鼓励适当加快新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进度,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走出去”。截至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2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其中规划建设了5座超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张北、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腾讯全网服务器总量已经超过100万台,腾讯云在全球 27个地理区域内运营58个可用区,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带宽峰值超过 100T。百度已在全球十余个地区建立了大规模数据中心,形成了强大的算力基础。
“随着《行动计划》的推出,会有更多科技巨头走上自建超级数据中心之路,从用户身份转变为玩家身份,原有IDC服务商的业务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未来数据中心市场的格局也有很大概率会变成互联网科技巨头引领、IDC服务商跟随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
掷地有声实施《行动计划》
近几年,伴随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数据中心成为一个大热的赛道。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贾珊珊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放眼全球,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是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增长的亮点。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由于疫情影响,企业业务加快向线上转移,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需求快速爆发,在需求端拉动了云服务和IDC服务增长,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加快。”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贾珊珊指出,作为耗电大户,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如何在数据中心领域响应“30·60”战略需要重点考虑。与此同时,如何继续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推动“东数西算”,提升中西部地区以及全国的数据中心使用效率,根据业务对时延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围绕高中低时延不同等级业务的数据中心阶梯也需提前谋划。此外,目前边缘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应用还较少,主流的云数据中心对于无人驾驶、超高清视频等新场景的响应性不足,下一步应充分发挥边缘数据中心的优势,“云边协同”是重点布局方向。
当然,要让《行动计划》行之有效、掷地有声,还需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要加强与当地有关部门组织协同,积极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布局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二是加快人才培养。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数据中心设计、运维、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支持行业组织等开展人才培训。三是深化交流协作。积极推动我国企业、机构、高校在数据中心技术与标准等方面,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四是促进多元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优秀项目参与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投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五是强化平台支撑。组织完善中国数据中心大平台,营造健康有序、良性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强化对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