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风云激荡时代大潮下,涌现出众多璀璨的明星企业和一大批敢想敢干、锐意进取的企业家,刘志雄和他创办的三诺集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几十人的小厂起步,三诺一步步成长为了今天的以“智慧生活”为核心的国际化科技产业集团。伴随中国经济的一路崛起,三诺也在书写着自己的奋斗华章。
1996-2006年:坚持原创设计,破土而生
1996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第19个年头,东风正劲。在深圳宝安区松岗塘下涌一间不大的厂房里,一家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深圳三诺电子有限公司”悄然成立,凭借创始人刘志雄此前积累的模具生产技术和经验,开始扬帆起航,茁壮成长。
1996年,三诺诞生,以“品质、价值、服务”为宗旨,以“你的期待、我的承诺”为理念
上世纪90年代,PC电脑盛行,电脑音箱也随之走进千家万户。当时只要在深圳华强北或北京中关村走一圈就会发现,设计精美的洋货品牌几乎垄断了市场,而非黑即白、造型呆板的国产音箱却不受待见。此情此景,让一些中国企业萌生了打响国货品牌想法。“如果我来做多媒体音响,款式工艺一定比别人做得好,我要做自己的品牌。”刘志雄暗下决心,要为国产品牌争口气。
于是1996年,他以“卓越品质、完美服务、超凡价值”三大承诺作为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原创设计,推出自主品牌和产品。几个月后,一批造型精巧的国产音响被推上了市场,当即火爆。初战告捷后,三诺再接再厉,1998年推出“三诺合成影院”,并发起“中国声”行动,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三诺潮”,三诺音箱在当年夺得销售量、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3个第一。
1998年,发起“中国声行动”,形成“三诺潮”
然而,对于蹒跚起步的中国企业来说,成长过程注定无法一帆风顺。1999年,三诺遇到了第一个大挫折。订单暴增后,工厂日夜赶班,仓促中产品出了质量问题,上市后遭遇频频退货。是关门离场还是接受退货努力还债?顶住巨大的压力,刘志雄选择了后者。他对员工说:“古人说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也 ’,既然我的公司叫三诺,就一定要信守承诺。是我们的问题我就要承担起来。”就这样,此后三年,三诺背水一战换货还钱,活了下来。
三诺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剪影,在那个商品供不应求、市场野蛮生长的年代,正是有一批像三诺一样的企业严格自律,一步步改变着人们对中国制造“质量不佳”的刻板印象。
这次的质量冲关,也让三诺学会了如何治理企业内部结构和搭建搭建产品质量体系,练好企业的“硬功夫”。随着内部管理的日渐规范和 " 言出必行 " 的良好信誉,三诺构建起了国际化质量体系,开始走出国门,让中国制造质量享誉海外。
2007-2016年:插上资本翅膀,走向国际化
三诺的出海首秀缘于一次国际大事。从2005年起,韩国的工业设计逐渐开始走到世界前列,2007年恰逢中韩建交十五周年,两国总理在韩国会面,讨论在经济、产业、资本市场上的合作机会,刘志雄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中的一员也随行在列,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启发。此后他多次往韩国考察交流,看到了韩国在工业设计上的技术优势,以及两国产业优势互补的前景,当即决定在韩国上市。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07 年 8 月 17 日,三诺成功在韩国上市,一举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韩国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韩国历史上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更重要的是,三诺的上市实现了韩国证券无外国企业上市的历史突破,为中韩证券合作打开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在三诺上市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韩国上市,两国在制造、市场、技术、资本市场方面的交流越发通畅。可以说,三诺不仅仅只是一个企业,它更代表着深圳、代表着中国力量的崛起。
文章来源:财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