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AI、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众多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加持下,如今河钢唐钢每条产线都像一个“大型智能机器人”,从材料倒运、入炉再到最后的产品装车发货,几乎都能在自动化控制下完成。无处不在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设备,展现出未来工厂的“硬核”力量。
河钢唐钢贯彻落实集团2021年重点工作推进会精神,全力推进智能制造在研发、检化验、生产、管理全流程的集成应用,提升精准制造和柔性制造能力。1-7月份,开发包括耐候双相钢、大梁钢、耐酸钢、管线钢等在内的新产品系列40余个,生产效率和产品研发效率都显著增强,创效能力随之提升。
“咣当……”8月9日,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一个保温杯大小的“炮弹”从管道中落地,开盖、取样、制样、分析,机械臂配合多个智能设备精准快速地完成一系列操作,把“炮弹”内藏着的瓶盖大小的钢铁样本送入分析设备中。
“这是一套行业内最先进的全流程智能钢铁检测系统。从1公里外的高炉取样,到最后结果反馈到工作人员的电脑屏幕上,总共用时约4分钟。”质量管理部铁钢分析中心作业长袁辉介绍,她带领着5人班组,一天可以完成四五百件样品检测,“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随着炼钢区域冶炼节奏的加快,质量管理部实验室的工作节奏也跟着愈发紧张起来。双相钢是河钢唐钢的双高产品,对碳、锰、硫等成分指标要求相当严格,对铁钢化验作业区的职工来说,必须用准确、可靠的数据为生产提供支撑。
正在认真维护自动化仪器设备的该作业区技术员周胜强介绍:“我们定期对直读光谱仪的标定,对应双相钢的冶炼成分找到相应的标准化试样,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分析化验通道,对系统的自动化分析程序做好比对。”
铁钢化验作业区的仪器都是自动化程序,对试样的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个沙眼、一个小小的裂纹都会对分析数据造成很大的波动,甚至影响到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技术员根据不同产品要求对数据进行了上下限设置,如果试样成分超出规定的数据限值,系统会自动阻止数据传输,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复验分析。他们还积极与设备厂家联系,力求最大限度得提高仪器设备的分析准确性。
双相钢的冶炼分析过程只是铁钢化验室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先进的化验系统,使得化验工作更加严谨,数据更加准确,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以来,质量管理部实验室都在百分百的准确率基础上达到了零数据失误。
文章来源: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