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次主导制定的ASTM(美国试验材料协会)国际标准《ASTM F 3515-21 标准指南 猪源纤维蛋白原作为生物医学和组织工程医疗产品应用的起始材料的特性和测试》8月1日正式由ASTM国际发布。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制定机构之一——ASTM国际,自1898年成立以来,在15个领域,包括医药、航天、石油、钢铁等12500个标准中,第一个由中国医药企业主导制定的ASTM国际医药标准。不仅实现了国内医药企业主导制定ASTM国际标准零的突破,也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再生性医用生物材料的领先地位。
何红兵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赵金忠教授交流
“目前,我国有四位专家参加了国际疝指南的制定,非常了不起,但仍然由欧美国家主导。怎样通过疝的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达到ASTM的标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大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创新型腹壁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临床转化示范中心主任唐健雄教授表示,希望通过疝这个疾病,制定我们国家主导的行业标准,从而推动整个外科领域的发展,使我们国家在创新型生物材料方面呈现里程碑式的飞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蔡三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与上海松力合作开展复合疝修补补片用于预防造口旁疝的确证性临床研究,通过在造口手术中植入补片以减少造口旁疝的发生几率和术后感染的可能,该项目已得到上海市科委的支持。
“在国际材料的研发史上,国内能主导标准的制定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国际对我们国内同行地位的认可。能在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发出中国企业或者中国学者的声音,是非常有意义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运动医学科主任赵金忠说。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