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德州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德州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227.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8.59 亿元,增长0.6 %;第二产业增加值 896.56亿元,增长 3.1%;第三产业增加值 1092.51亿元,增长0.9%。
在后疫情时代,这样的成绩显然不易,尽管增幅在全省并不突出,然而从中依旧可一窥德州全貌,德州经济飞跃式发展迹象已显,且指日可待。
主导产业体系发力,打造德州产业发展根基
相对于GDP增速而言,德州的工业增加值显然更为突出。
1至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进出口额达332.3亿元,同比增长52.3%,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实际使用外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8.4%,增幅居全省第六位。
德州工业产业的高速增长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直以来,德州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核心选项、头号工程,加快构建主导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针对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三大优势骨干产业,德州以高水平技术改造为引领,持续推动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战略先导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增量扩容,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主引擎,围绕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医养健康三大新兴服务业,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而相应地,对于城市空间布局,德州也做出极大程度上的优化。一方面,沿京台高速、京沪高铁纵向交通干线,以园区化承载、高端化发展为导向,集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另一方面,沿德滨、德上高速公路等鲁冀边界横向发展轴,以智能化改造、链条化延伸为方向,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等优势骨干产业升级带。
值得一提的是,德州市还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工业转型升级对信息化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德州和两化融合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壮大信息产业。
当下德州已经基本形成高端引领、链条完整、生态完善、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而在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趋势,新基建也将布局完善,为德州打造产业新赛道、构建发展新生态奠定基础。
数字经济再增速,培育高质量发展引擎
9月6日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幕会上发布《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德州位列第72位。
据悉,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是全国唯一的以数字经济冠名的国家级展会,由工信部、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聚焦数字经济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和前沿热点,集“会、展、赛、体验、发布、对接”六位一体,全力打造国家级国际化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平台。
数字经济一直以来都是德州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早就渗透入德州经济产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德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德州市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制造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带动融合应用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载体,也需要政策引导与全力支持,德州在数字经济领域下足了功夫。
今年7月,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数字德州2021行动方案》,聚焦加快建设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大力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着力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逐步塑强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4个方面,提出22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数字强市建设。
为打造数字经济载体,德州计划建设开通5G基站2500个,推动鲁北数据中心和数据枢纽工程京津冀节点落地德州,支持数字产业领域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智能快运系统争取年底试运营,力争2021年底全市充电桩平台上线量达到2000个以上,配备传感设备的综合管廊达到10公里。同时,聘请国内知名机构高质量编制《德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积极争创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
在未来,德州市将加快建设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持续抓好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
如果说制造业强市夯实了德州市经济发展的根基,数字化为德州发展带去新的方向和动力,那么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的重要性也就随之凸显。
城区更新进行时,提升城市能级的德州目标
德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正式公布,全市常住人口561.12万,较六普时微增4.3万,增幅为0.77%。
虽然全市人口仅微幅增加,但主城区人口却增加了47.9%。普查后,德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0.51万,较十年前增加了32.55万,增长近五成。德城区总人口迈上百万大关,也意味着中心城区人口开始冲刺百万大关,而城区非农人口过百万是国家Ⅱ型大城市的门槛。
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明——随着德州市诸多政策落地,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代表着德州市阶段性发展的成效。
其实这并未超出德州市的发展预期,早在2017年《山东省城镇规划体系》中就提出,德州将成为人口100-300万的国家Ⅱ型大城市。对于未来城区发展,德州市作出了周全的规划。当下,市政府致力于构建形成“一轴四心、三区三廊”的中心城区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城区由“运河时代”向“高铁时代”的跨越。
一方面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居住功能,打造高新经济载体,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功能,以苏禄王御园景区为基础谋划建设东盟主题文旅项目,挖掘东方朔文化打造智圣东方文化园,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文旅休闲功能。另一方面,依托大运河等河道,建设完善“四河八岸”城市景观带和交通大通道,让交通的流动性与景观的连接性有机结合,建设林水相依、城水互动、景观丰富的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生态功能。
最为重要的是,建设中央商务区、金融聚集区、市民广场、会展中心、城市会客厅等也提上了日程,随着德州市承接高新经济载体的不断完善,未来诸多发展要素也将集聚德州。
未来,德州还将融入国家战略大格局。向北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和开放门户。同时背靠京沪高铁,深度对接省会经济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沿京沪高铁“黄金通道”。向东对接胶东经济圈,加强与沿海港口合作打通“出海通道”,届时德州真正的飞跃也将到来。
文章来源:澎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