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详情
怎样认识数字经济?不妨从“三观”说起
发布时间:2021-11-30     标签:

1992年尼尔·史蒂芬森写下了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只要通过公共入口连接,人们就能以数字“化身”的形象进入这个现实世界外的“超元域”,在这里用数字实现交往。


今天看来,小说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但毋庸质疑的是“数字”确实在改变着我们,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形态。每天出门前,一键点单预约早餐、点击手机共享出行;上班时,使用在线软件远程开会、依据智能系统跟进工作进度……这已经成为当下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数字”和“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要怎么认知数字时代,把握数字经济的先机呢?下面就带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来“理一理”。


从宏观层面看


数字时代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分水岭


纵观人类文明史,文明更迭普遍与科技革命密不可分,正是因为人类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科技这一重要成果,才带来了人类社会治理体系的颠覆性革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下,数字革命重塑制度、催生变革,影响社会思潮,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与历次文明更迭不同的,数字文明以更加先进的社会巨变模式,取代“战争”这一原有的极具破坏力的社会进步方式,成为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分水岭。


每个文明时代都有各自的核心要素,掌握和运用这一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锁眼”。农业时代,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土地扩张和农业产出的增加,农业经济活动紧紧围绕土地要素展开。工业时代,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资本积累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工业经济活动紧紧围绕资本要素展开。数字时代,经济数字化不仅向上拓展新业态,也向下改造传统产业,数据已成为贯穿整个经济系统最活跃的要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字时代只要管好用好数据,就能赢得未来。


从中观层面看


数字经济畅通了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迭代发展,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对全球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测算发现,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同比增长3%,占GDP的比重约为43.7%,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均超过60%。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0年也达到39.2万亿元,同比增长9.7%,大幅高于GDP的增速,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38.6%,经济贡献度还在持续上升。


马克思指出,经济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进行循环。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变革贯穿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 “加速器”。


数字具有生产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几乎所有产业的“生产函数”都发生了变化,数据成为继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之外的又一关键生产要素,推动了资本、劳动、技术等各要素的优化配置,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比如美国、中国、欧洲全球三大经济体都对数字经济出台了相关政策、作出了系统布局。


数字具有分配力


通过数字连通、数据共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方式创造了新财富,使得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由全体参与者共享。比如中国已经拥有近10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5%,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庞大的数字消费市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数字红利。


数字具有流通力


信息技术同步赋能供需两侧,实现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换,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跨地域、跨时区的市场交易,这就大大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比如火爆的直播电商模式以即视化方式直接连接供需两侧的新业态,对于助推中国乡村振兴、倒逼制造业转型和加速现代服务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具有消费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扩大消费规模,人们的消费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虚拟化和个性化。比如,人们不仅享受到了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生存型消费资料,还获得了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新闻、资讯等精神享受型生活资料,消费的外延也不再局限于物理场所,而是通过现代化的数字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消费的双向互动。


从微观层面看


“数字浙江”是“数字中国”的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世界科技革命态势和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倡议。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重点议题,会议签署通过了《G20 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2017 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构想。2020年,面对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冲击,进一步强调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着力壮大新增长点。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写入“十四五”规划。2021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等一系列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重点举措。


浙江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推动“数字浙江”建设作出决策部署,强调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信息技术在浙江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推动作用,实现浙江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些年来,浙江在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努力从整体上推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出一条数字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比如,发明了健康码,并持续完善精密智控机制,率先开发了“浙冷链”防疫在线应用,交出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高分答卷;打造“浙江公平在线”应用,针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12类违法行为,及时发现、靶向消除平台经济风险隐患;打造“浙江外卖在线”应用,创造性推出外卖配送“合理时间”、厨房“AI巡检”、平台“数据画像”、商家“经营风险感知”等场景,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幸福保驾护航。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到2020年底,浙江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一,数字产业超千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25家、上市企业129家。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高水平建设数字浙江,奋力打造数字中国示范区、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关键要依靠数字化改革实现四个驱动:


一是用数字化改革驱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从“制度”“治理”“智慧”三个维度全面提升。


二是用数字化改革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变革激活数据生产要素的放大、倍增作用,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是用数字化改革驱动高品质公共服务,聚焦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着力建设有温度有品质的智慧家园。


四是用数字化改革驱动省域治理现代化,充分运用数字化思维、认知、技术,全面推进流程再造、管理重构、制度重塑,提高省域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和协同化水平。


今天,浙江正肩负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从时间上看,共同富裕时代与数字经济时代恰好吻合,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状态,必然要依存于所处的经济阶段,数字经济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技术和路径,而人民的美好生活正折射出数字文明的璀璨光辉。


文章来源:网易号·六和钟
需求提交
400-855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