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广州举行。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并演讲时指出,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我国GDP会超过50%。
小到居家出行、大到政务工作,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日益渗透其中,数字经济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国新一轮数字化高潮的序幕已悄然拉开。
“数字经济”为生活插上翅膀

在福建省惠安县辋川镇,一片能卖8分钱的紫苏叶,被村民称为“黄金叶”,通过智能化大棚进行植株培育,对土壤温度、酸碱度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每一株紫苏的生长状态都得到实时监测。种植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基于5G技术的列车WIFI,可灵活设置“静音车厢”,增加自动售卖机,盲文标识。今年6月,中国新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正式上线投入运营,新车在智能化、舒适性、安全性、运维便捷性等方面实现升级,服务功能再次优化。
在中国数字化浪潮下,各种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7.8%,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正在让亿万中国人民在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不断升级,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976万。随着我国经济活力的全面恢复以及外卖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外卖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新消费趋势凸显,行业覆盖内容更加多元。
传统产业加速拥抱“数字技术”
在上海市虹口区,一家致力于为传统餐饮零售赋能的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四年,为6000多个国内外餐饮品牌和数万家餐饮门店提供数字化服务。在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餐饮企业在这里找到了破解密码。
据介绍,餐饮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除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打磨自身产品外,控制核算经营成本,精准管控原料采购与库存等环节,同样不容忽视。在疫情冲击影响下,拥抱数字化变革,逐渐受到不少餐饮企业的追捧。
除餐饮企业之外,上海的传统制造业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作为中国钢铁行业领军企业,中国宝武宝钢股份上海宝山基地的冷轧热镀锌智能车间,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黑灯”工厂,通过应用远程运行维护、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这个智能车间实现了24小时运转,却不需要多人值守。一改人们对钢铁工人挥汗如雨的传统印象。
文章来源:武汉经济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