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数字经济席卷全球的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突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加快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选树15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形成20个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浪潮、华为新基建运营中心、5G产业园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应用,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数字经济赋能焦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规划了路径,注入了动力。现就我市发展数字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统筹顶层设计。要把数字经济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谋发展的战略要地,按照前瞻30年、谋划15年、做实近5年的要求,提出数字经济发展规模目标,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方面规划布局,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并着力推进落实。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的相关省、市以及福建、贵州提出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值得学习借鉴,其中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已深入肌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贵州模式”基本成型。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与优化,对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焦作数字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突出本地化、特色化;另一方面,将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纳入“放管服效”改革体系,在事前准入方面简政放权,在数字素养方面明确目标,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一网通办”和“一网通享”等不断降低数字经济的准入门槛,突出法治化、专业化。
三是推进融合发展。政府引导、扶持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举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融合发展会议、院(校)地科技合作会议、“互联网+”论坛等,使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的优秀成果得以广泛传播和应用。要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政策、资金、人才扶持力度,使更多的企业(如佰利联、多氟多、中内配等)能够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观摩、评比、排名”机制,着力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实现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要不断加强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省级研发创新平台培育建设,特别扶助支持孟州、武陟和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四是加快人才引育。实施怀川英才计划,既要重视人才引进,又要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大对外人才引进力度,清单式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并给予奖励;另一方面,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市内高校(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专、焦作大学、黄河交通学院、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等)设置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为数字经济发展培养基础初级人才,并引导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还应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各级技术中心、创新中心、创新示范企业、品牌建设示范区等予以奖励,对创新项目给予补贴,以达到鼓励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的目的。
五是创新监管方式。要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对其发展的不同方面实行差别化监管,厘清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相关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分类施策、精准监管。建议组建焦作数字经济发展机构,在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数字经济的监管,为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坚持“包容审慎”,为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提供试错空间,保证数字经济的活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坚持“底线监管”,综合考虑法律、技术、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建立网络安全和数据风险防范机制,重点解决信息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保证数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为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文章来源:焦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