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湖北省首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湖北工业大学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丁汉分别担任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制造强国对现在的中国而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当天的学术论坛上,李培根这句话引发了现场多家高校、企业和专家学者的共鸣。
中国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在湖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实验室,四五台机器人一字排开,智能制造生产环节一览无余。工作人员演示:实时采集人脸三维数据,电脑处理后,传输到生产线,经过八九道程序,制作出立体头像。除了精雕环节较为精细、耗时较长,其它仅需一小时左右就完成了。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感知、学习、决策、执行、适应等新型生产方式。它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由之路。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智能制造是“加速器”。
据了解,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点产业之一,智能制造业是我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等多项政策,全力打造“51020”现代产业体系,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值近2000亿元,开创了湖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有力推进了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人才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部2015-2018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年度人才总缺口最大的就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年度最大缺口30万人左右。湖北制造业人才需求缺口也较大。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需要,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不完善、工学结合流于形式、实训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唯有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才能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