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智能制造助力服装产业升级提效 |
“我们现在需要转款,大家注意按照新款服装的生产参数,对机器进行相应的调整。”11月16日上午,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的安徽新亳华扬服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潘永影正在向敏捷车间的工人讲解着转款生产的注意事项。作为亳州市知名的服装生产企业,安徽新亳华扬服饰有限公司自2012年从上海返回家乡亳州发展以来,为众多劳动者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岗位,公司由最初的一百多人发展到目前的近千名职工,年产能达1500万件,成为世界知名运动品牌法国迪卡侬最重要的全球战略合作供应商之一。传统的服装制造,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年来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生产效率提升较慢。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的广泛运用,服装制造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及时上马了这套智能生产系统,将原先传统的人工流水线,改造成了现在的数据化、智能化流水线,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并能够将生产数据实时与上游客户共享,对科学安排订单、入库、物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负责人茹金国介绍说。效率的提升,不仅让企业增加了产能,也让工人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使用智能化生产流水线,效率比之前提升了三成,我们的工资是计件制,自然也跟着高了起来,以前一个月4000多元,现在能拿到6000多元了。”敏捷车间的工人葛威威说。企业负责人茹金国表示,公司将积极响应亳州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六一战略”,围绕“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的发展定位,重点在“一区”既“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行智能制造,让更多的劳动者在“家门口”挣钱更轻松。文章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
|
2021-11-19 |
![]() |
桑尼可集团:走出一条工业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之路 |
电源快充产品成为国内外众多手机品牌企业供应商;精密磁性电子元器件占据全国不少市场份额;生产的智能插座在国内外多家电商平台成为爆款,能在多国间旅行充电实现自由切换,获得许多商务人士青睐……历经十余载深耕市场、专注品质,桑尼可集团公司走出一条工业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之路,多个智造单品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磁性电子元器件高端产品行业“领头羊”。怀着回报家乡的情怀,在江苏省苏州市创业有成的吴世伟毅然回到抚州。2008年,在抚州高新区创办双菱磁性材料有限公司,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又先后在抚州高新区和临川区创立胜菱科技有限公司、宏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胜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并成立桑尼可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把双菱、胜菱、宏鑫、胜菱智能及苏州企业等公司纳入集团公司旗下,专注精密磁性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光伏工控电源、电源适配器、逆变器、充电器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不断增加投入,坚持创新驱动,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近日,桑尼可集团公司董事长吴世伟告诉记者,公司在最高峰时用工达到近千人,随着智能制造时代来临,这种只靠劳动力驱动企业发展的方式难以为继,公司投入6000万元对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12条智能化生产线,取得显著成效,仅单条生产线就减少用工76人,年节约人力成本300多万元,生产效率整体提升了4倍多,出厂良品率达100%。同时,公司还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弹性引进灵活就业的20多名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抚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借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17年获批成立省“海智计划”电源产品研发工作站,2020年获批成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年来,公司在新品研发方面舍得投入,先后在苏州、深圳、香港、台北等地成立了研发中心,紧盯市场动向,面向中高端研发设计出高频电子变压器、电源快充产品、网上销售爆款产品等,还自主研发出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目前,公司取得13项发明专利和45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30多项省级新产品奖,连续3次获得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019年,双菱公司被评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和省瞪羚企业,今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智能制造标杆优秀企业。2020年,胜菱公司被评为省瞪羚企业。为实现倍增目标,助力抚州工业发展,吴世伟表示,公司已制定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计划:拟新投资6000万元,新建双菱公司智能制造厂房,安装12条智能化生产线,将其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智能制造标杆优秀企业、全国智能制造场景示范企业。该项目在不久前已开工建设。同时,以桑尼可集团公司为中心,发挥公司人才、研发等诸多优势,引进3—5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进驻,共同打造一个大型电源电子信息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的新能源相关产业和电源及精密磁性元器件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模块、变压器、充电器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文章来源:抚州发布 |
|
2021-11-19 |
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将设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大赛 |
11月18日下午,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新闻发布会以视频方式在北京、南京两地连线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中国工程院三局二级巡视员王京京、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常务副秘书长吴幼华、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陶磊、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郭玉臣等出席发布会,介绍大会总体情况和筹备进展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主持。工信部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央、省、市媒体记者等近50人出席了会议。根据发布会情况,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将于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新趋势,牢牢把握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的最新要求,聚焦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引领”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举办开闭幕式、分论坛、云上博览会以及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大赛等系列活动。大会期间,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机构负责人、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等将出席大会并作精彩演讲,工信部等有关部委将围绕智能制造政策、实施进展情况作权威发布;围绕实体经济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长三角一体化、智能制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等热点话题,大会将举办14场分论坛活动。此外,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大会还将举办云上展览活动,突出展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装备数字化等最新成果,搭建云洽谈对接平台,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金融服务对接、人才技术对接。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已在江苏连续举办五届,已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有机对接、协同合作的重要窗口和行业共商发展大计、共享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延续历届办会基础,着力打造一个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平台,充分展示交流世界智能制造最新成果、最新技术、最新模式、最新趋势。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
2021-11-19 |
![]() |
宝安福海举办首期立新湖论坛 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 |
11月17日下午,由宝安区福海街道、华为深圳政企宝安业务部联合举办的立新湖论坛(第一期)在福海企业服务中心一楼路演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制造”为主题,旨在加快培育数字化应用市场,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发展数字生产力,论坛吸引了20余家企业参加。论坛上,华为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刘凯明、高级产品经理朱家劲、熊圳平分别就智能制造、智能办公、综合安防进行了分析。刘凯明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AI技术在生产环节应用前景、AI质检进行探讨与分析;朱家劲分享了华为IdeaHub应用场景,与大家探讨了未来智慧办公的新趋势;熊圳平分享了园区智能安防案件,提出三道防线打造智能园区安防系统。▲华为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刘凯明分享智能制造相关经验。除了三名专家分享经验,现场学习研讨的氛围也十分浓厚。刘凯明、朱家劲、熊圳平还与现场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探讨智能制造、智能办公、综合安防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交流技术。到场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的学习交流受益匪浅,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探讨。▲现场嘉宾认真学习探讨经验。福海街道办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着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级,引领产业迭代升级,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福海力量。文章来源:百家号·深圳商报官方账号 |
|
2021-11-19 |
![]() |
2021智慧中国智能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 |
11月18日,“2021智慧中国智能制造科技创新论坛”于“2021(第四届)长三角科技成果博览会”举办期间在上海嘉定区隆重举办,中共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分别在量子科学、柔性显示作重要的科学展望报告。本次论坛联合主办单位领导,国家二级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智慧中国》杂志社社长徐东华发表视频讲话,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出席论坛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复星国际、SAP(中国)、罗克韦尔(中国)、盖勒普(中国)等行业知名企业分别代表产业界发表了各自在智能制造、先进制造方面的布局、探索和成功实践。在论坛上举行了重大项目的签约启动仪式:陆方舟、郭广昌、陆祖芳、严健明、宋嘉、张良森等领导共同启动“安亭智能制造园”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一批平台类、企业(项目)类进行现场签约。据联合主办单位安亭镇介绍: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市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本次论坛通过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大学前沿技术领域科学家、世界五百强智能制造领域的行业领袖,以“创新赋能 智造未来”为主题展开演讲、举行高端对话,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如何赋能嘉定区制造产业展开讨论,为安亭制造业加速产业升级、建设智能制造创新生态体系出谋划策。联合主办单位《智慧中国》的副社长宋嘉介绍了“2021年中国产业研究青年学者百强”评价工作。他说,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我们《智慧中国》与北京看懂研究院、看懂独角兽小程序联合开展,就是为了给我国从事产业研究的青年学者搭建展示舞台和交流平台,希望能够更好的激发和引导广大青年学者更好的融入产业发展、更好的担当起“行业发展领航员”的作用。文章来源:网易新闻 |
|
2021-11-19 |
广东制造业向“制造强省”迈进,实现产业技术智能化转型是关键 |
“广东省是制造大省、装备大省、经济大省,但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到,我们还不是真正的制造强省。”近日,在达索系统联合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主办的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上,广东省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奕华,在回顾过去一年广东省制造产业的表现及主要问题时这样表示。2020年,广东制造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长率低于2018年与2019年的6.3%和4.7%。尽管疫情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近年来增长放缓趋势已很明显,省内制造业必须寻求产业升级、提升效率,才能持续增长。3C电子是广东制造的绝对主角。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里,广东的3C制造企业就占到132家,超过五分之一。刘奕华指出,3C产业作为广东第一大支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华为5G技术领跑全球,华为、OPPO与vivo智能手机出货量也排到了全球前五,但日韩存储芯片等价格已上浮超30%,美国威胁断供等情况,体现出本省基础产业支撑不足,对3C制造提出了严峻考验。广东制造业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产业技术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主要表现为:中低端产业占比仍然较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2%,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2019年规上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为34.5%、网络化率为45.3%,落后于上海、北京、江苏。整体来看,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国际贸易关系摩擦加剧,这些因素均形成了推动力量,引导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技术升级。“这对提升电子制造行业发展优势来说,战略意义重大。”刘奕华说。会后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刘奕华进一步指出,广东省制造装备的研发应用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广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省,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的能力方面。”除了硬件,在工业软件方面,刘奕华强调,“信息孤岛是数字化转型最关切的问题。”一个巨大工厂内,可能存在ERP、PDM等多个软件和系统,它们彼此间难以打通。对此,达索系统在当天重点介绍了其一体化平台“3DEXPERIENCE”,以及“中国机械设计包”方案,包括“机械设计基础包”、“机械工程高级包”以及“混合设计专业包”,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工业设备客户。据称,上述方案能够满足工业设备行业客户80%以上的结构设计工作。达索系统大中华区企业客户事业部副总裁李智军表示,“云化”能够很大程度解决企业内部打通不同系统的问题,“企业把在云端集成不同异构系统交给供应商,自己只关注业务痛点就行了。” 而归根究底,推出工业软件平台、上云,均是为了解决协同问题。目前,国产工业软件的份额相对海外工业巨头小很多,但近年来也在政策扶持下努力发展。刘奕华表示:“要鼓励中小企业使用(工业)软件,大胆用。有了市场和应用场景,才能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帮扶他们(国产工业软件)提升。这条路比较漫长。”政策方面,广东省于8月发布了《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在2025年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率先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
2021-11-19 |
![]() |
“首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东部赛区决赛在无锡高新区收官 |
11月18日,由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指导,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东部赛区决赛在江苏无锡成功举办。经过激烈的竞赛角逐,东部赛区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全国性赛事,大赛以揭榜竞赛形式遴选出一批创新成果突出、引领作用显著、推广价值明显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以及系统集成方案,并拟在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进行全球发布。东部赛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动,分为智能制造装备、软件系统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三个赛道,累计吸引“三省一市”426多支优秀代表队参与。赛区设立“揭榜挂帅”需求,以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的迫切需求为赛题,组织参赛队伍深入企业现场开展“面对面”服务,依托大赛开展百家企业免费诊断、完成57家系统解决方案演练,促成多个供需对接合作,具有创新性。随着东部赛区的圆满收官,一批优秀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企业将服务和落户无锡尤其是无锡国家高新区,成为全市智能制造发展的生力军,为无锡制造业“智改数转”持续赋能,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也是无锡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的重要举措,为全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试点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文章来源:网易·无锡报道 |
|
2021-11-19 |
江汽集团创新智能制造力 |
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核心技术能力、打造平均一分钟下线一台车的先进数字化智能工厂、从输出产品升级为全面输出技术、资本和管理……在11月19日开幕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江汽集团集中展示了自己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以及国际化方面的最新成就。重创新 打造核心竞争力当下,中国汽车业已进入充分竞争时代,创新也随之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作为一家重要的自主品牌车企,近年来,江汽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建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据了解,江汽集团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3%至5%投入研发,自2012年以来,研发费用投入超过117亿元。其中,2021年1月至9月,江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更是高达9.4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带来了专利数量的大幅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江汽集团已累计拥有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位居自主车企前列。与此同时,江汽集团也在不断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形成了强大的产品正向开发能力。以新能源车领域为例,目前江汽集团在新能源车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已有十余年,基于与大众汽车集团及其高水平协同体系的合作,江汽集团积累了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的技术平台,在安全、寿命、智能、高效、节能领域拥有能支撑大众品质的核心技术。2020年,江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蜂窝电池技术、百万公里长寿命技术、高效静音电驱动技术、热泵空调技术、电动汽车OTA升级技术等五大关键技术成果纷纷亮相。其中,蜂窝电池技术方案通过外延包覆的UE技术,可做到电芯单体之间电隔离和热隔离,有效避免因电池失效导致的车辆起火;而三合一高效静音纯电驱动系统则完全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开发,兼顾了动力输出与安全性能,最高效率达到了93%。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有力促进了江汽集团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品牌向上给予了有力支撑。截至2021年10月,江汽集团累计示范推广超19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突破61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行里程达到36万公里,在私人购车领域累计推广规模名列前茅。强精品 构建智能制造力除加大技术创新外,致力于“精品制造”的江汽集团,也很注重生产线的智能化建设,新建、更新、迭代了多条现代化生产线。2016年5月,江汽集团正式与蔚来汽车展开战略合作,采用“互联网+智造”模式,联合打造世界级智造工厂。据悉,这座工厂拥有国内自主品牌首条全铝车身生产线,配备了大量智能化设备,焊装整体自动化率高达98%,并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自动排产、自动质量检测,可满足客户定制化生产需要。2018年,江汽集团新港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新港基地集核心零部件配套、整车生产和港口物流发运功能于一体,设计双班年产高端轻卡及纯电动轻卡20万辆,是江汽集团以世界一流绿色智能工厂为目标打造的样板工厂。令人瞩目的是,新港基地的轻卡智能制造平台,无论在工艺装备还是技术水平上均实现了全面升级,它将复杂的汽车制造工艺精细解剖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以及车桥、前桥、底盘三个零部件厂房,整个造车平台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打破了不同工艺生产流程壁垒,使得产品工艺迈上了一个新高度。得益于智能制造平台,新港基地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020年,新港基地平均一分钟就能下线一台车销往全球各地,被业内称为“分钟工厂”。2021年10月,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完成阶段性升级,为新车型的导入和产能提升做好了准备。目前,工厂的年产能为12万台/年,整体升级完成后将达到24万整车及零部件年产能。根据规划,此次产线整体升级将于202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正是在先进的设备和深厚的技术积淀支撑下,江汽集团的制造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际化 提升海外影响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江汽集团也在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变单一汽车出口为全产业链输出。借助政策东风,江汽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取得了快速增长。2019年,江汽集团成功收购了哈萨克斯坦最大汽车工业集团——Allur公司,成为江汽集团开发关税同盟市场和中亚市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起点。2020年,江汽集团出口市场已覆盖8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量约占江汽集团出口总量的80%,近五年累计出口近30万辆,19个海外KD工厂中有15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目前,江汽集团的产品已出口到南美、欧洲、非洲、亚洲等区域,并进入了土耳其、意大利和墨西哥的高端市场。数据显示,在出口市场,江汽集团的中高端轻卡出口持续多年保持第一,皮卡出口也已跃居行业前三,且新能源电动车初步导入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发达国家市场。截至2021年10月底,江汽集团累计出口近80万辆。在竞争激烈的越南汽车市场,江汽集团已深耕十余年,是最早进入这一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目前在售车型包括轿卡、轻卡、重卡和星锐等。2020年,江汽集团分别与J&T(极兔)、中通、韵达、百世四家快递巨头合作,累计交付轻卡、星锐等车型160余辆,全面进军越南快递行业。前不久,越南西贡3T驾驶培训中心的百台JAC轻卡采购项目交车仪式在越南合资工厂隆重举行,该项目是继极兔、中通、百世等快递大客户之后,江汽集团在越南市场斩获的又一批量采购订单。在拉美地区,江汽集团的产品同样备受青睐,不仅旗下的江淮电动轻卡在巴西市场屡屡斩获百事可乐、DHL等巨头的订单,新能源车也在墨西哥市场获得突破。前段时间,墨西哥沃尔玛与江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批量采购JAC电动车用于室内货物外送服务。近日,欧盟版电动轻卡批量出口以色列,标志着江淮新能源商用车已获得发达国家的认可。不仅产品“走出去”,江汽集团也在输出技术、资本和管理。在完成收购后,Allur集团得到了江汽集团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继2020年末成功实现工厂累计10万辆整车下线后,Allur集团今年前三季度不仅同比增长近50%,还首次实现了9个月内生产3.8万辆各类车辆的优异成绩,创出了哈萨克斯坦汽车工业的新速度。多年的国际化布局,使江汽集团海外影响力稳步提升。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21-11-19 |
![]() |
斯丹诺智能装备生产项目:“高质+高速” 打造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新爆发点 |
位于我区工业园区的斯丹诺智能装备河北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建筑铝模板设备制造的企业,是广东斯丹诺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项目3月底开工,9月底投产,180多天就实现了落地生花。走进斯丹诺智能装备河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原材料经过切割、铆焊、加工、喷涂等工艺后,最后装配成建筑铝模板设备销往全国各地。斯丹诺智能装备河北有限公司总经理乔自松告诉记者,现在基本上接的订单已经到了明年的三、四月份左右才能完成,目前还在陆续接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公司所在地原为闲置的退产能钢铁企业用地,斯丹诺项目签约后,投资3.2亿,建设了占地100亩的厂区,目前6个车间已投产运行,7号车间正在做地面处理,预计12月底投入使用。广东斯丹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恒介绍说,他们把整个厂区盘活,正常地运作起来,实现了这块土地的价值。斯丹诺集团旗下所有的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智能制造加工业母机,主要围绕着国家工业4.0和智能制造2025两个主体在做一些铝加工的智能制造。为开拓北方市场,公司购置了激光切割机、自动焊接机器人及其他配套生产设备300多台,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全自动铝模板生产设备、智能工业生产线2000台,预计年销售收入4亿元,可实现税收3500万元。广东斯丹诺智能装备在铝设备行业有70%的市场占有率,年生产地达到四个亿,可以说名副其实的铝模板装备领导品牌。据了解,斯丹诺智能装备河北有限公司是广东斯丹诺全产业、全链条入驻北方,打造国内唯一一家集生产、销售、服务、研发、配套为一体的建筑铝模板设备制造企业,生产规模大,技术研发强。其自主研发的数据链控制、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实现了“数据指令+自动化生产”的完美结合,生产效率提高30%。目前,依托邯郸钢铁、永年紧固件优势,公司已实现与中铁、中建、奇正等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全力打造全市装备制造领域一个新的产业爆发点。文章来源:网易·微播永年 |
|
2021-11-19 |
![]() |
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于12月8日在南京举行 |
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历年精彩不容错过今年的大会又有哪些不可错过的亮点呢?01国际视野增进国际交流合作本届大会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着重强化与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SAP、霍尼韦尔、西门子等全球智能制造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汇聚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外知名机构负责人、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等嘉宾,通过互动直播、演讲录制等线上方式,共同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打造更具高端化、国际化的智能制造前沿阵地。02权威引领打造行业标杆盛会大会立足国家战略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前瞻技术引领,揭牌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委会,继续发布年度世界、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和年度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通过战略规划和前沿成果的集中发布,打造最具行业权威性的产业盛会,在智能制造各个领域掀起全新热潮,激荡最前沿的思想火花。03专业加持注入产业前瞻效能紧密聚焦围绕装备数字化、智能制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长三角一体化、人才生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等热点话题,设置综合进展及产业前瞻、关键技术和创新、技术示范及产业应用、社会生态及产业合作四大板块14场分论坛,通过专家学者、产业代表最新理念、技术、案例的分享,回应全球关切,共同畅想智造家园,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04开放眼光提升融合开放力度持续推动产业开放合作,进一步拓展云上产业博览会平台功能,突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装备数字化最新成果等展示,搭建云洽谈对接平台,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金融服务对接、人才技术对接。举办首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通过揭榜竞赛形式,遴选一批创新成果突出、引领作用显著、推广价值明显的智能制造装备、软件系统和解决方案,激发智能制造创新创业热情。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已在江苏连续举办五届,已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有机对接、协同合作的重要窗口和行业共商发展大计、共享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延续历届办会基础,着力打造一个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平台,充分展示交流世界智能制造最新成果、最新技术、最新模式、最新趋势。文章来源 :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
|
2021-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