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海生物硬脑膜补片的医疗器械提交注册申请 |
慧选网最新消息,9月22日公司于近日收到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产品名称:硬脑(脊)膜补片临床用途:用于硬脑(脊)膜缺损的修复产品类别:第三类医疗器械。硬脑膜是脑组织表面一层双层膜性组织。颅脑损伤、肿瘤及其他颅脑疾病引起硬脑膜缺损时,需要用硬脑(脊)膜补片修补。市场上现有多种类型的硬脑(脊)膜补片。该产品硬脑(脊)膜补片属于动物组织来源的硬脑(脊)膜补片,在公司已上市产品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工艺基础上研发,不仅可以起到屏障作用,还可以起到引导组织再生的作用,不易引起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易于周围血管及上皮爬行。慧选网认为,该产品获得注册证将有利于保持公司神经外科领域的优势地位,对公司现有业务和经营业绩预计不会产生确定性影响。慧选网提供最新相关政策,政策解读,国家级名单更新,相关开发区新闻,产业链创新链政策及新闻。文章来源:格隆汇 |
2021-09-22 |
硅谷是医疗科技创业最佳位置 |
2013年美国市场进行的科技并购中,硅谷地区共有281起并购交易。纽约排在第二位,但只有74笔交易。雅虎以11亿美元收购Tumblr。圣迭戈和芝加哥并列第三,均为27笔并购交易。纽约在科技市场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对科技产业(其中主要包括医疗科技企业)的重视,包括向科技公司提供各种优惠政策。PrivCo CEO萨姆·哈迈德(Sam Hamadeh)称:“经历过之前的一系列失败后,纽约市似乎真的建立起可持续的科技生态系统。纽约确实培育出了一些值得收购的科技公司。”新闻来源:健康界 |
2021-09-22 |
![]() |
首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启示录 洞见普通人能摸得到的新机遇! |
数字经济是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这是首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大会设置了开幕式、主论坛、数字经济体验周、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数字首邑之夜”企业家座谈会,以及20余场平行论坛和成果发布会,旨在探讨数字经济新道路、数字技术新理论、数字治理新规则,助力完善全球数字领域的规则标准。会议指出:要点要记牢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数字经济的范畴。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2021年,“数字经济”在“十四五”规划中被明确认定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数字经济一词也成为多地规划文件中的关键词。作为中国首都,北京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源头、开放源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城市。本次首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办,也体现出北京用创新引领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决心。洞见未来:发展新机遇北京市率先走出这一发展步伐,会极大的推动全国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加快在各行业内的数字化普及 ,有着“未来已来”的确定性,对其他城市来说会更加具有跟上发展、与时俱进的紧迫性和需求性!这样势必会燃起各城市各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热情,让有些传统行业,如果不想等着被拍死在沙滩上,就只能乘风破浪的进行数字化转型。 对于数字化经济市场有着空前利好的发展途径及前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盘子太大,我们端不动,也无法深入参与其中。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字化系统,从自身或者周围开启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创新创业之路,这是我们垂手可得的、能在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抓住的最直接的机遇。犀牛数科:落地解决方案犀牛数科集团成立于2013年,8年来一直致力于软件行业,以超前的前瞻性、大局观的商业思维不断的研发、优化各种应用系统,至今已累计开发500多个软件产品。犀牛数科集团经8年发展与沉淀,已经形成营销服务为依托,基于人工智能和数据智能,将软硬件全方位结合的互联网多元化产业集团。集团目前下设11大分子公司,拥有北京、济南、广州三大技术中心,部分核心研发人员 曾就职于腾讯、阿里、今日头条、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犀牛数科集团深度参与互联网+行业,创新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为中小企业及商家门店提供营销落地解决方案,犀牛数科集团研发的磨滴数字化门店系统、磨势共享店铺系统、店支筑智慧数字经营系统等多种助力实体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高端智能营销系统。目前,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犀牛数科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合伙人招募计划,加速推进数字化应用系统的布局,并在2021年全年斥资1500万在央视及31个省市的省级电视台投放品牌广告,助力全国各地的合伙人计划快速落地。文章来源:百家号·创业资讯分享 |
|
2021-09-22 |
到2025年开通5G基站6.3万个,北京加快打造世界级5G集聚区 |
9月16日,由市通信管理局指导、北京市通信行业协会主办的2021(第十八届)北京互联网大会如约而至。市通信管理局披露,本市将建设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等六大高地,打造世界级5G产业集聚区与融合应用区,并建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速降费让市民获益颇丰,截至今年6月底,在京每GB上网流量资费仅为3.8元,比一年前降低30.9%。上半年本市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用掉23.7亿GB流量,5G用户则首次突破1200万大关。筑梦“十四五”,本市正在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截至去年年底,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已超过1.44万亿元。“去年北京数字经济规模同比增长10.7%,远超发达国家约3%的平均水平。”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说。在他看来,这为本市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下良好基础。数字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京城上空一张隐形的信息高速公路网正越织越密。市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少林披露,截至今年8月底,北京5G基站达4.57万个,每万人5G基站数为20个,平均上传速率达42Mbps,后两项数据均位居全国第一。本市5G终端用户1215.5万户,占全市3917.7万移动电话用户的约31%。据预计,到2025年本市将建成并开通5G基站6.3万个,基本实现对城市、乡镇、行政村和主要道路的连续覆盖。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数字北京的新风貌已展现在市民面前。会上传出消息,截至7月底,本市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完成收入2467.7亿元,同比增长33.3%;实现利润124.6亿元,同比骤增86.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互联网企业总数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占比达32.9%。在5G之外,各项创新技术也纷纷落地京城,加快了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进程。就在今年,北京自动驾驶测试总里程首次突破300万公里,开放测试道路总长超过了750公里,大批自动驾驶车辆与无人配送车正陆续上路,8K超高清视频直播也即将在冬奥场馆落地……从基础设施到示范应用,万物智联的美好生活正陆续走入千家万户,让北京的数字经济愈发根深叶茂。“北京正在全力加速打造世界级5G产业集聚区与融合应用区。”苏少林称。他表示,北京将建设城市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服务高地、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发高地六大高地,助力本市在2030年建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推动本市5G高质量发展,市通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孙立新还发布了“北京5G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案例”评选结果,杨梅竹5G智慧街区等6个项目获得5G应用优秀案例称号。绿色环保与低碳减排已成为社会共识,市通信管理局还发布了大会首次评出的北京“绿色低碳示范案例”,转转集团的《引领绿色低碳生活-闲置交易系统》等8个项目入选。来源:首都之窗 |
2021-09-22 |
北京将超前布局6G未来网络等数字技术 |
北京9月17日 全球6G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北京将超前布局6G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算法创新、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同时,探索形成领先的数字治理规则体系,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提供北京方案。这是记者从17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了解到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劲松在发布会上表示,一年来,北京加快推进国务院批复的“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251项任务实施,目前已落地实施207项,完成3年至5年期任务目标的82%。其中,北京聚焦科技、金融、文旅、医疗、信息等服务业重点领域,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条件,落地一批全国首家或首个标志性项目,比如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在京落地,德勤大学首次进驻中国、落户北京,施耐德电气软件研发中心在京落子。同时,跨境金融更畅通,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账户合一试点在京“破冰”。推进贸易外汇和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试点,试点业务金额突破770亿美元。张劲松指出,下一步,北京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加强服务领域规则研究,打造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区。发挥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优势,在规则、制度、服务体系、应用场景、承载区域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建设数字贸易港,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发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优势,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争取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谈到数字经济的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拥有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产业实现增加值14538.6亿元人民币,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3%。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产业比2020年的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保持高速增长。仝海威指出,数字经济是“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未来,北京将布局领先一代的数字技术,围绕“感-传-算-用”的数据链,超前布局6G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算法创新、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探索形成领先的数字治理规则体系,打造数字经济新特征,系统谋划制度规则创新,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提供北京方案。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21-09-22 |
“科创中国:第五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 |
由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和领先科技公司联袂参加的年度金融科技盛会----“科创中国:第五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求是》圆点直播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协会信息科技专业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支持。本次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金融科技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战略部署,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及数字经济相关研究咨询机构的领导、高管和专家,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纲要,展望全球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分享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助力产业与金融协同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大会还宣布成立由相关领域领导、专家组成的中国通信学会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委员会;发布由国内各主要金融机构及知名科技企业集体编撰的权威年度报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概览:创新与应用前沿(2020-2021)》;大会还举行了“2021年度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发布活动”,展示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宣布大会开幕;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毕开春,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与信息监测部副主任骆絮飞等领导致辞;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表示作为中国信息通信领域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创新驱动的促进平台、科学普及的主力军、国际科学技术交流的主要代表,中国通信学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积极倡导推进金融科技领域有深度、高层次的学术和产业交流,促进产、学、研、用、金的融合,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普及大众科学知识,携手为我国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参加大会的还有中央网信办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中国通信学会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巡视员杨竑,中国财政学会政府与社会融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原副局长安起雷,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董路君;来自金融界高管代表有: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国泰君安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中国人寿保险(集团)首席信息技术官赵峰。本次大会采取线下和线上同步直播方式,众多金融科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有关企业高管、领域专家、研究咨询机构代表以及新闻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指出,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数字化技术公司、研究咨询等机构的领导、高管、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道,这对于促进金融与科技协同创新,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致辞表示,发展数字金融必须以人为本,始终服务实体经济;必须防范金融风险,算法、数据风险,以及垄断和大而不倒的风险,坚守风险底线;必须发挥提升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质量的作用。要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推进金融机构加快科技能力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做好金融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要加大数字金融产品服务标准供给,发挥标准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加强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监管合作,去年9月我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呼吁全球数字治理应秉持多边主义,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在坚持上述的原则加强各国的协同合作,协同推进数字金融监管政策的制定以及协调行动,共同促进数字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中国科学院郑志明院士在《区块链与金融》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区块链作为国家战略安全技术,是改变生产关系、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增量产业生态集群的关键技术,下一代可信互联网核心基础设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构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建立我国国家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开展债券等金融市场应用探索大有可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毕开春致辞指出,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产业界、金融界、科技界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联合有关部门在推动信息科技的高水平自强自立,加快推进我国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数字化,更是产业链、价值链与资金链、信息链之间的融合融通,协同重塑与模式创新,这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挑战也为深化产融合作带来难得的新机遇。下一步,工信部科技司将聚焦主责、主业,在标准化、科研开发、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方面,落实好部党组的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支撑实体经济以及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借此机会,我们也希望中国通信协会继续肩负推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职责和使命,充分团结和调度各方资源,推动企业、金融、科技、教育的跨界交流与合作。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与信息监测部副主任骆絮飞致辞表示,银保监会积极推动银行保险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编制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关指导意见。骆絮飞副主任还就银行保险数字化转型提出需要坚持的五个原则。一是坚守金融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三是坚持数据驱动,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四是坚持开放连接,银行业、保险业要与政府、社会、个人等社会经济主体建立广泛的数字连接,形成以数据循环流动为基础,多主体数字化协同生态体系。五是坚守风险底线,要加强战略风险、价值链风险、算法模型风险的管控,要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防范攻击威胁,提升数据安全的防护水平。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董路君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保险业供给侧结构调整迈向高质量是使命所在。一要积极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保险服务水平与保障能力,从广度上扩大覆盖人群,从深度增加保证范围以及从质量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要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下的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以《助力数字经济建设 打造开放生态体系》为题,分享了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助力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和做法,即利用先进数字化技术,以API(应用程序接口)开放平台+金融生态云双轮驱动,向政务、产业、民生等重点领域嵌入金融功能,打造安全、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场景生态,并以此形成金融科技能力向产业输出,共同打造数字生态,构建金融与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紧密融合的“数字共同体”,赋能数字政务、数字产业、数字民生建设。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以《以金融科技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题,指出2018-2020年,银行业金融科技投入实现翻倍,未来银行业一定是构筑在科技底座上的行业。建设银行提出金融科技战略,依靠核心技术,加快(业务、数据和技术)能力开放以及平台生态的建设和运营,积极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属性。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推出住房租赁战略、引领长租新风尚,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导新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经济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国泰君安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以《券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探索》为题,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在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下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打通数据、流程、场景,优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达到迭代式、体系化、全面变革的过程。近年来包括国泰君安在内的证券机构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取得许多新成效:一是优化客户体验旅程,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和服务能力(如实现线上智能APP、线下智能网点,发展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业务创新、降本增效和风险防控(如构建数据驱动的全面风控体系);三是打造数据、技术、业务大中台,构建平台型能力;四是布局金融科技,并购、跨境合作及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首席信息技术官赵峰以《科技化创新助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为题,认为数字社会的发展趋势、客户风险管理需求及体验的持续升级成为保险数字化升级的关键驱动。保险行业的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全流程的移动化、自动化、智能化,全量数据资产化成为转型的关键。赵首席还分享了6化“科技国寿”战略,即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生态体系、数字化风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中国银联、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光大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腾讯、亚马逊、中电金信、上海跬智、金融壹账通、工银科技有限公司、华控清交、百融云创、星云Clustar、普华永道等科技与咨询公司,从金融、技术、管理等多角度分享了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新成果、新实践、新应用与综合解决方案。文章来源:产经眼 |
2021-09-22 |
![]() |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电子合同签署量超23亿次 |
北京作为全国乃至全球信息化发展前沿的首都城市,近年来不断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8月份的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北京正式发布《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推动各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和低碳技术在城市各领域中的普及应用。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合同已经成为北京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北京电子合同签署量超23亿次近期,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聚焦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电子签章等典型应用场景落地。签约是商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纸质合同签署的过程却十分复杂,电子签章、电子合同的远程即时签署、数据防篡改等特性,为企业提供了安全便利的签约通道,因此在企业中应用十分普遍。据上上签电子签约平台统计,通过该平台,北京地区企业电子签约量累计已超过 23亿次,签署量位居全国前列。如果以北京人口2189.3万人计算,相当于人均签署电子合同105次。其中,电子合同日签署量峰值接近1500万次,签署量最高的时段是上午11:00到12:00之间,电子签约已经成为企业日常商务签约的标配工具。图片:企业业务人员电脑端在线发起合同,签约方远程手机签署在北京,电子签约已经渗透到零售、房产、企业服务、制造、金融等产业的头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北京地区企业如百济神州、宝宝树、北京农担、贝壳、发那科、福佑卡车、光大银行、龙湖、外企德科(FESCO Adecco)、元气森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是上上签电子签约SaaS付费客户,企业通过电子签约实现员工劳动合同、销售合同、合作协议、物流协议等相关合同协议的在线签署。据上上签电子签约平台统计,北京地区企业电子签约最常见的两大场景分别为商家入驻协议和物流协议签署。以商家入驻协议签署为例,以往企业为合作商户办理入驻手续,需要经过繁杂的资质核验流程,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并且存在人工错漏的情况。而电子签约通过线上实名认证,并且经过工商权威数据核验,系统可自动核查商户入驻资质,经过实名认证后,企业与入驻商户可线上远程便捷签署相关协议。电子签约成北京市民新生活方式电子签约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在为人们的安居乐业和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在北京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电子签约的身影。电子签约让安居更加便捷。在北京,租房者或者购房者早已经通过电子签约签署租赁或购房合同。某500强在线房地产交易平台,在2020年上线上上签电子签约实现北京二手房租赁与新房买卖合同的电子化。兼具效率与安全优势的电子签约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房产经纪人线上操作,就可以帮助业主和客户完成线上签约,即使不到场也能顺利签署合同,解决了传统现场纸质签约的低效痛点。电子签约也成为北京劳动者就业日益不可缺少的智能工具。据上上签电子签约统计,通过该平台,北京企业与员工已经签署电子劳动合同约50万份。在宝宝树、天职国际等企业,就职者入职时,不用携带、复印纸质证明资料,便能够与企业在线签署劳动合同、保密协议、员工手册等入职资料。现在,外企德科、北森、中智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已经引入上上签电子签约,为员工与企业签约提供智能工具,提升入职体验。在北京市居民生活的其他场景,电子签约也正在提供科技助力。例如,有租车需要,可通过电子签约在首汽租车签署租车协议;求学者可在金吉列等教育机构在线签署课程合同;进行个人理财投资可在光大银行等平台线上签署理财贷款等各种协议;计划旅游可在好巧网等旅行平台签署相关协议。行业专家介绍,作为新一代数字科技,电子签约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居民生活带来了显著变化,而随着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深入,电子签约将在更多行业与城市生活场景得到应用。文章来源:央广网 |
|
2021-09-22 |
![]() |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全球数字经济打造“北京标杆” |
近几年,“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大数据、数字货币、区块链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不断涌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发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宣言》,凝聚共识,着眼全球前沿科技,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打造“北京标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服贸会上公布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2020年数字贸易额达2947.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数字化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4000亿美元。因此,不论是在规划中独立成篇,还是实际贸易大幅增长,都凸显了数字经济其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一直肩负着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推动者、引领者和创新者的重任。截止7月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规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2300.4亿元,同比增长32.7%,完成营业收入2467.7亿元,同比增长33.3%;截止8月底,北京已建成5G基站4.57万个,每万人5G基站数约20个,平均上传速率达42Mbps,均居全国第一……北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成果,从上述这一个个数据便可窥见一二。目前,北京在数字领域中已形成了政府组织、多资本参与、人才引进、行业生态稳定发展的多层次协同创新发展体系。其中以字节跳动、百度、寒武纪、小米等为代表的千余家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公司占到全国人工企业总量的约28%,而ICT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仅次于美国硅谷。先进的技术离不开公司的不断创新,领先的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完善。今年8月,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从制度建设、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体系平台、形成新型数字社会生态、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实施标杆引领工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标杆企业等多维度、多方面来助力北京以5到10年的时间接续努力,打造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启航“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满载着数字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满载着数字经济发展的十足信心,北京必将创造更完善的平台体系、更优的营商环境,以“六个高地”为目标,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迈入新台阶,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北京方案”。文章来源:百家号·跨界张小白 |
|
2021-09-22 |
![]() |
福田牵手华为!双方就数字经济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慧选网讯 据福田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显示,福田区将鼓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9月18日下午,福田区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发挥福田在应用场景、政策资金、区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等优势,以及华为在品牌、技术以及服务等优势,双方通过战略合作,将福田区打造成新型智慧城区标杆、科技创新中心、数字经济典范。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华为董事、企业业务总裁彭中阳,高管陈斌、夏侯宇、袁鑫,福田区委书记黄伟,区领导叶文戈、李志东、欧阳绘宇等出席仪式并共同见证。根据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全领域、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华为在品牌、技术以及服务等优势,结合福田区在应用场景、政策资金、区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等方面的良好基础,在建设城区精细化治理、数字民生服务体系、智慧化“三大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全国近零碳先行示范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助力福田区加快打造成新型智慧城区标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数字经济典范城区。近年来,福田积极布局现代产业体系,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科创区建设全面开局,科技创新正在融入“中央创新区”的城市肌理,“CBD+高新区”城市经济形态加速形成。此次福田与华为政企携手,紧密连接,将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助力华为自身在“首善之区”开疆拓土,夯实其产业领军优势,也将推动福田加快建设都市型科创区,强化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文章来源:南京都市报 |
|
2021-09-22 |
![]() |
市政协聚焦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市经信局:将建这“六个高地” |
市政协日前聚焦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举行市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和集体提案办理协商活动。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以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为契机,协同各部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将用5-10年左右的时间持续努力打造“六个高地”,助力北京建成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其中包括以回天地区为试点构建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城市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建设全感知城市北京市将把发展数字经济与建设数字城市结合,推动数据孪生向数据原生跃变,在全球首次提出率先建设数据原生的城市基础设施,创建新一代数字原生城市操作系统,建设全感知城市。通过应用感知和通信技术改造、建设城市管廊,形成自我感知生成数据、自动联网汇聚数据、数据赋能安全运行的数字化城市生命线。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探索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北京市将把激活数据资源与汇聚数据资产结合,全面改造升级传统数据中心,形成京津冀区域梯次建设、算力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格局。建设城市超级算力中心,促进数据、算力、算法生态的协同发展。打通从数据源到数据流到数据应用的壁垒,探索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建立基于数据资产管理、交易、服务的产业生态。集中建设开放互联的国际数据枢纽,加快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字贸易功能区建设,推动数据交易规范化、规模化运营。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将应用场景转化为市场机会北京市将把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结合,依托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以场景需求为牵引,突出应用导向和目标需求,引导企业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将应用场景转化为市场机会,加快培育数据驱动的新一代数字化出行、新型数字化健康服务、智能制造、支持碳中和的数字能源、数字金融与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知识生产等未来产业。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超前布局新一代数字技术北京市将把强化科技创新与发展数字经济结合,围绕“感—传—算—用”的数据链,建立“识别分析—窗口期捕捉—资源统筹—集中突破—场景应用”的技术创新范式,构建自主可控、产研一体、软硬协同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体系。超前布局6G网络、量子科技、算法创新、区块链,加快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突破。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服务高地:以回天地区为试点构建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北京市将把数字社会生态与数字惠民惠企结合,以数字技术助推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商业服务、协同办公、数字化居住等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数字平台标杆企业。以回天地区为试点,构建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水平,全面建成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北京市将把保障安全与促进开放结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地方立法,强化标准规范和引领,积极争取国家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化试点,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取在自贸区框架下,通过“监管沙盒”开展监管措施试点,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据资产管理运营、数字技术创新、数据跨境流通等政策先行先试。组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联盟、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研究院,提升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化发展平台。委员建议:进一步提高数字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话语权市政协委员们建议,应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尽快探索建立确权规则、定价交易模式、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数据产权的合理界定,对不同类型数据的产权进行分类界定,让更多的数据资源升级为可采、可见、可通、可信的高质量要素资源,为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探索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优先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物流、超高清视频传输、跨境电商等需求迫切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探索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还应建立健全数字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数据开放、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共享交易安全等治理规则,明确数据市场监管主体、负面清单、参与主体权责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进一步提高数字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文章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
2021-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