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力新智造打造新引擎,中部国企转型发展进行时 |
【调研报告】三峡竣工、二汽投产、火雷奇迹……打开历史的卷轴,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在史册上留下印记。从山沟里造汽车到引领造车新势力,从百年前的设想到世界最大水利水电工程建成,从举世瞩目的基建速度到使命必达的火雷精神。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进,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我国中部国有企业的探索实践。智慧建造补短板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云景山医院,是武汉市去年开工的“四区两院”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平疫结合医院,与雷神山医院选址相近、结构相似、体量相当,也被称为“永久版”雷神山医院。医院集医、康、养、护、研及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于一体,总建筑面积25.2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在“平时”“疫时”状态之间迅速切换,助力武汉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弥补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广阔的施工面积、繁多的工种工序、压缩到极限的工期、庞杂的内外协调,让这座医院的建设并不简单。去年11月,云景山医院机电工程开工,曾参建雷神山医院项目的王乔再次请缨出战。作为中建三局云景山医院机电总包部建造总监,王乔希望将雷神山医院的机电建设经验和方法再次付诸实践。极限工期、严苛品质,项目团队面临巨大压力。但由于云景山医院的项目团队有许多人和王乔一样是雷神山医院留下来的班底,这份压力在“两山”医院建设精神和抗疫精神的催化下,快速转化为克难奋进的勇气。王乔在抽查风管制作质量 中国建筑供图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了全息投影、BIM技术与VR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也使得粗装、机电、精装修等专业形成合理高效的工序穿插,现场“大兵团”施工有条不紊。总包层作为项目“最强大脑”,策划和督办计划、技术、进度各项内容;6座工区配备完整项目团队,组成独立作战单元,执行总包层的布置,实现总控计划,快速推进。今年2月7日,医院最大的单体建筑即医疗综合楼主体结构,从开工至封顶仅用83天时间。王乔告诉记者,云景山医院沿袭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关键技术,运用BIM建模,绘制整座项目机电管线模型,据此加工制作风管、管组、阀门组等大批量构件。借助AR移动端将模型与现场进行结合,在视觉上打通模型与现场的边界,提前预知实际场地建造情况,把控施工进度和质量。通过BIM+VR技术在实际项目中对施工工艺进行仿真模拟,在虚拟场景中真实体验复杂工艺流程,利用沉浸感和交互式体验提升施工人员对复杂工艺的熟悉程度,施工效率得到快速提升。绿色发展擦亮新底色1.4亿年前就已存世的中华鲟,是世界现存最原始的鱼类之一,也是我国所特有的珍稀物种,在研究生物进化等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重大价值。如今,这些珍稀动物在长江三峡坝区的“生态公园”里安下了家。为创造适宜长江鱼类繁殖所需的水环境,三峡集团连续多年开展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工作,通过调整水库调度方式,使下泄流量、水温与上下游河段水生态和环境的需求在时空上实现“匹配”,促进鱼类增殖并改善水生态系统。2009年,世界上第一尾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子二代苗种在研究所的三峡坝区基地诞生,使得中华鲟终于摆脱灭绝的危境。三峡中华鲟研究所养殖车间 姚坤森/摄在三峡中华鲟研究所的大型控温养殖车间,记者看到,一尾尾中华鲟幼鱼在可以调节水温的孵化装置里欢快地嬉戏。“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后,它们将被放归大自然。”工作人员介绍,三十多年来,研究所通过系列技术攻关,掌握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等物种保护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苗种培育、洄游监测等全周期的中华鲟保护体系。截至2020年,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62次,总数超过503万尾,有效补充了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三峡坝区珍稀动植物的种群资源正不断扩大,许多日渐濒危的动植物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在三峡坝区的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众多来自远古时期的珍稀植物,在这个珍稀植物王国重新安家。占地100万平方米的植物研究中心里,育苗荫棚、智能化日光玻璃温室、智能化PC阳光板大棚等一应俱全。三峡中华鲟研究所养殖车间 姚坤森/摄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不懈努力,这里已成为长江特有珍稀植物“博物馆”。与此同时,植物研究所还开展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研究,在三峡水库155米至170米开展了耐水淹植物筛选试验。目前,已建成17500平方米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让繁育的特有珍稀植物苗木回归长江两岸。“马灯精神”跑出加速度上世纪50年代,二汽创业者们从五湖四海来到物质匮乏、装备简陋的鄂西北大山里,自力更生,马灯挑夜,创造了东风汽车历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马灯精神。随着时代发展,马灯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东风人将其概括为:坚定信念、追求梦想的激情创业精神,同甘共苦、无私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深入群众、心系职工的为民服务精神,求真务实、敢做善为的责任担当精神。在马灯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东风人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千磨万击中砥砺前行。从1969年到2021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二汽建设者们用青春和汗水,写就了充满坎坷与辉煌、曲折与胜利的新中国汽车工业建设史上的壮丽华章。东风重卡汽车车头 姚坤森/摄从第一辆越野车成功下线,到产量突破百万大关。一个在深山里濒临“停、缓、建”的“三线”建设企业,摇身一变成为行业的排头兵。有数据统计,东风汽车累计产销5000多万辆,其中产销自主品牌2000多万辆,累计纳税超过500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东风人直面市场,转变观念,推动公司再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以崭新面貌进入新世纪。东风汽车从“缺重、少轻、无轿”,到“重、轻、微、轿”迎难赶上。东风人勇敢走出大山,实现十堰、襄阳、武汉“三级跳”跨越,形成500公里汽车长廊。走进东风公司技术中心,记者看到,东风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搭载了先进的“5G+北斗”定位、动态规划决策、“人车路网云”协同技术,实现了车辆云端监控、远程订单下发、人车交互等功能。工作人员介绍,东风完全自主、正向研发的原生智慧新能源专属ESSA模块化架构,具备超强兼容性、多维度可拓展性,可快速推出不同级别、不同车身、不同动力系统的新能源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该模块化架构,已率先推出岚图品牌车型,未来还将在东风更多新能源产品上搭载使用。”东风智能概念车型 姚坤森/摄而在智能网联领域,东风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Sharing-VAN、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5G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等实现了不同场景下的运营。其中,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东风Robotaxi搭载“5G+北斗”定位,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实现了V2X万物互联。文章来源:光明网 |
2021-07-09 |
总投资260亿元!上海金山区14个产业项目集中启动 |
金山区再次吹响“十四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比学赶超”打造经济新增长极的“冲锋号”。今天上午,2021年金山区产业项目集中开工第二季暨金山卫镇海伦堡“智慧金山·生态绿谷”项目启动仪式举行,金山区14个产业项目集中启动,计划总投资260亿元。同时,记者了解到,金山区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工作保持“高位运行”状态,前五月交出一张稳投资、引项目、保增长的靓丽成绩单:截至2021年5月,全区内外资签约项目共计49个,计划投资总额约233.56亿元,同比增加86.23%,完成全年计划的116.78%。“近年来,金山区全区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鼓足干劲、踩足油门,以战斗姿态跑出了招商引资的加速度。”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向记者介绍,金山将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深化推广“全程代办”“提前服务”“拿地即开工”等工作机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优化核心功能,全力打造“上海湾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盘活低效存量用地金山大道经济走廊“一键启动”金山区已经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在滨海地区重点打造上海湾区健康医学城、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国际滨海文化旅游度假区、金山大道经济走廊、上海湾区科创中心这“一城一谷一区一带一中心”,推动“上海湾区”城市品牌从滨海地区向全域拓展、向环杭州湾区域辐射,努力建成产城融合样板城市、滨海花园城市、门户节点城市。而海伦堡产业园项目,正是金山大道经济走廊建设的“策源地”。记者获悉,海伦堡产业园项目所在地原本是一家钢管厂,后因经营不善,于2015年停产闲置。海伦堡集团取得该区域产权后,经过反复研究策划,最终确定要把这个地块转型升级为“智慧金山·生态绿谷”产业园。▲海伦堡智慧金山·生态绿谷产业园项目效果图不断的打磨和精心的谋划,最终实现了工业“锈带”到智造“秀带”的华丽转身。据悉,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29亩,总投资约51.5亿元,规划建设企业研发创新中心、企业总部办公,力求将项目打造成为以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为核心,集多维度创新服务平台为一体,产业配套高品质的生态绿色产业园,也将成为金山滨海地区重要的城市地标。项目达产后年产值为40亿元,年税收为4亿元。▲碳谷绿湾研发一期项目效果图未来,金山区将以海伦堡产业园启动为起点,加快金山大道“换新颜”步伐。据介绍,海伦堡产业园沿金山大道的地块部分建筑物天际线将突破80米,内部打造产研及商业活动空间,利用下沉庭院与地下空间把整个片区联系统一,形成有品质的花园办公、有科技的产业高地、有温度的社区商业配套综合体。地块双面邻水,通过增加环江路、金山大道绿色公共空间、滨水漫步道、亲水平台等还水于民,共建共享科技、时尚、运动的品质生活新高地。金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健表示,作为上海“南北转型”的“南极”,又恰逢虹桥国际枢纽建设重大战略机遇,金山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十四五”,金山区将更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重点围绕 “一谷一城一区一带一中心”,加快构建崭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载区。事实上,除了海伦堡产业园项目之外,14个项目中还有6个项目同样属于低效用地转型升级,总共激活存量低效用地652亩。“由一转三”“接二连三”实现全产业链发力记者观察到,本次集中启动的14个产业项目,从传统农业、制造业延伸至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由一转三”“接二连三”的转型跨越,展现了金山“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发力的产业优势。如果说海伦堡产业园项目实现了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华丽“蝶变”,那么朱泾镇花海芳香小镇建设则践行了由农业跨行服务业的精彩“转型”。▲花海芳香小镇效果图以“土地入股”为支点,花海芳香小镇度假产业突破了发展制约瓶颈,探索出了一条旅游业反哺村民的独特路径。据悉,花海芳香小镇是金山区第一个“拿地即开工”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花海芳香小镇整体规划面积近3800亩,计划总投资约13亿元。该地块是本市首例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经营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小镇将在现有600亩生态园和一期花海的基础上,结合‘芳香之旅’路线,在新增二期花海的同时,兴建精品酒店、度假民宿、餐饮、文旅零售、文娱中心和芳香广场。目前,1个小镇中心、2个精品酒店、1组精品民宿等项目规划展露芳容。金山区正着力打造“数智湾区”,数字经济也是此次金山区产业项目集中启动的一大亮点。继今年3月3日“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枫泾飞天园区”开工后,“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金山工业区飞天园区”一期也启动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66亿元,达产后预计年综合营收约45亿。届时,两个园区组成“飞天双子座”,成为国内顶级智能算力中心,有力推动金山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拿地即开工”线下线上联动打造项目落地“双引擎”企业一吹哨、政府就上门。在金山区第二季集中启动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招牌服务“拿地即开工”继续上演,深入打响为企服务的“金字招牌”。据了解,“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金山工业区飞天园区”一期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许可,仅仅用了1天时间,又一次复制了“拿地即开工”的成功经验。“一季度开工的枫泾飞天园我们是拿地即开工,说实话当时我们感觉肯定是个特例,没想到金山工业区飞天园从拿地到取得施工许可又是不到24个小时。产业、规划和建管等政府职能部门,金山工业区全过程、全力提供指导和服务,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金山区服务企业的真情实意。”阿里云智能IDC研发事业部总经理高山渊对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就在6月初,“拿地即开工”的流程创新已从线下向线上延伸。金山区政务服务办、区行政服务中心结合“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原有线下流程,配套研究开发建设了金山区重点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线上服务系统,线上线下联动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共有6个项目正在办理“拿地即开工”手续。文章来源:i金山 |
2021-07-09 |
为数智生活“保”驾护航 中国太保亮相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7月8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本次大会上,众多前沿的AI技术与产品首次亮相,通过线下线上“双线”呈现的方式,一起点亮科技之光。 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保险集团,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太保以数字中国战略为指导,聚焦“大健康、大区域、大数据”三大重点,举办“中国太保为数智生活‘保’驾护航”主题展览,亮相和发布太AI智能定损、太保e农险、VR太享看等更具未来感的智慧保险产品。 太AI智能定损 秒级定损分级赔付 中国太保与百度公司联合发布的车辆智能定损产品“太•AI”,基于保险理赔海量数据和千万级的事故图片,结合百度图像识别技术和AI智能算法,所打造的具有完整车险理赔能力的“全智能、无人工”车辆定损工具。“太·AI”能够覆盖市场上97%以上的乘用车品牌,部件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2%,为客户提供了智能化、数字化、差异化的极速定损体验,做到了秒级定损、分级赔付。 太保e农险 解决痛点提升体验 中国太保产险聚焦保险公司、投保农户和政府三方在农险经营发展中的痛点,解决当前与未来农险服务需求,推出了“太保e农险”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线上化标准作业管理、组织用户管理、风控监管管理等功能,形成了客户库、标的库。通过生物识别、无人机近地面遥感及卫星遥感、风险地图等功能提升了农险的科技内涵,形成“太保e农险”数字农险运营体系,解决传统农险工作中业务操作效率低、风险管理难度大、客户服务体验差、保险服务成本高等问题。 VR太享看 沉浸式体验太保服务 “VR太享看”沉浸式空间由四块银幕组成,实地场景取景拍摄,通过多台投影机,利用投影融合技术,创造出超大无缝的逼真画面,观众在全方位高清实景画面环境包围下,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 “VR太享看”将展出太保家园与生命银行两处场景,未来将持续加入更多太保服务场景。利用这种创新展示技术,缓解VR眼镜3D眩晕的问题,解决各分支机构异地参访难的痛点,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群都可参访体验,感受“责任、智慧、温度”的太保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7月9日,由中国太保主办的“AI引领,探索保险行业新价值”论坛,将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上海世博中心举办。届时业内大咖、行业领袖、合作生态引领者将会带来思想盛宴,以及最前沿的行业产品发布,刷新各界对于保险行业的“数智”印象。 文章来源:新华网 |
2021-07-09 |
长发集团:抓党建促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
作为长春市资产总量最大的地方国企,长发集团肩负着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及聚焦产业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使命,构建了全新“四商”定位格局,为长春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发集团是一支政治过硬、专业务实、创新进取的队伍,长发人从事的项目涵盖这座城市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产业、要素保障等方方面面。在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一线骨干争先入党,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冲锋在前……这背后是长发集团将党建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在引领项目建设、推动创先争优、构建坚强堡垒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先进做法。建设中的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工程党组织做后盾为重点项目建设赋能增效仲夏时节,万物并茂,正孕育着一年的丰收。2021年,也是长发集团硕果盈枝的一年。铺开长春地图,在城市的东、南、西、北,都有长发人拼搏在重大项目上的身影。位于城市北部的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是长春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既有新楼建设,也有老楼修缮:地下管网复杂,很多管线已存在半个多世纪;老房征收找房主难,经常影响工程进度;老楼修缮材料难寻,为修旧如旧,寻老式瓷砖费尽心力;施工作业面小,基坑与周边道路建筑很近,施工安全备受考验。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记者从施工现场了解到,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部为保障施工安全,与施工单位谋划了很多化解风险的办法。比如,地下管网涉及周边成百上千家企事业单位,采取“慢工出细活”的方式,经过近一年“抽丝剥茧”,最终排出所有管线;面对困难的不利因素,调整施工策略,先修缮已征楼宇;老楼修缮材料难寻,烧制工艺几近失传,项目部与修缮工匠下功夫找寻,最终在广东佛山定制了转角瓷砖,复古风十足。而最费心力的还是施工作业面窄,“新建楼宇的深基坑18米,相当于6层楼,而最近处仅几十米外就是营业的商场、行车的街道,还有文物建筑……”从事工程管理15年的陈凯旭想起最初的施工难度,至今印象深刻。项目施工现场内施工人员最多时500多人,既要保施工安全,也要做好疫情防控,还要抓紧工时进度。那段日子,施工方案经历几十次易稿,项目部压力巨大。关键时刻,党支部的后援力量赶到,防疫物资、测温设备到位,邀请权威专家会商研讨,最终确定完美的加固施工方案,确保了施工安全,也保证了工期进度。基坑刚完成又迎大雨倾注,对于松散基坑边缘的加固是大考验,项目部人员轮班值守,多位监控。党员骨干冲锋在先,其他人员做后备力量。大家合力奋战,最终创下省内同体量项目中当年开挖当年回填的“长发速度”。感受到党组织强有力的后援力量的,还有智慧城市产业基地项目一期项目部负责人刁疏桐。2020年春节过后,项目即将进入最后攻坚,但因疫情防控需要,不少外地工人复工复产须隔离,工期恐延误。遇难事不必慌,问党组织寻良方!一筹莫展的刁疏桐将项目人员短缺问题反馈到长发置业公司党支部,反应之快让他没想到。党支部组织专车“点对点、一站式”地将相关务工人员接到项目部,“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这样优质高效的“客运班车服务”,不仅有效节省了“外来人员14天隔离期”所发生的成本支出,也保证了项目尽快开工。作为城建主力军,长发集团大项目多,难题也常见。不能让项目部独撑,各级党组织成立攻坚克难小分队,把党员安排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服务一线,解决生产难题。疫情期间,为遇到困难的施工人员送去生活物资,为参与施工作业的全体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保暖、劳保等设施设备;督促项目现场施工单位,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为工地上的工人解除后顾之忧。党组织送服务到工地成了给力后援,真正实现“有求必应”,提振了员工士气,一线人员时刻能感到来自党组织的强大支持。建设中的长春市智慧城市产业基地一期工程项目党员骨干率先垂范筑牢党的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基层党支部、基层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离不开国企党建的坚强支持。按照“党员便于活动、党组织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长发集团党委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方式,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产业链上、混改企业上,开展“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干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的党建引领发展探索实践,有效确保了项目建设、管理运营延伸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建到哪里,真正实现了党建统领发展的关键作用。“长发人工作非常高效,他们骨子里有种敢打能拼、奋勇争先的劲儿!”孙彬是长春汽开区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监理,在同长发人共事一年多的时间里,长发集团干部职工过硬的工作作风让他由衷佩服。这群“长发人”来自长发新能源公司。这个由12人组成的团队突破极限,用仅仅1年的时间,在方圆7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创造出“荒地一片”变“厂房林立”的建设奇迹。回想项目之初的临时受命,长发新能源公司董事长云航只说了一句,大家都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2020年5月,按照省、市、开发区三级政府全力支持一汽集团发展,解决红旗工厂生产需要的工作部署,明确由省内最大地方国企——长发集团与汽开区合作成立长春市长发新能源产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作为长春汽开区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法人单位,负责项目投融资、建设和后期运营等工作。对此,长发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先后从集团各岗位抽调出10余名各类业务骨干加入新公司中,让业务强、有信仰的党员带头撑起公司项目运营的“一片天”。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对达成项目高效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汽红旗繁荣工厂全景图在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眼中,1989年的林扬和1998年的王润江两位年轻的“长发人”是出了名的“黑脸汉”。一则他们俩是真的“脸黑”,每天都在70多万平方米的工地来回“巡山”,烈日暴晒加汗水与尘土的“洗礼”让他们面庞黝黑;二则两人安全生产把关只唱“黑脸”,所有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不规范的小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发现问题立即停工,现场开安全警示教育会。2021年冬春之际,外面还飘着雪花,一名电工身穿棉袄在没有系好安全带的情况下高空作业被林扬发现,他丝毫不留情面,就地将总承包单位、各施工负责人、监理单位全部召集过来,大家雪中开会,不立行立改就不继续施工,此后类似事件再没发生过。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林扬闲暇时“见缝插针”学习党史,学习给他带来不小的启示。党史学习不仅指导着他的实际工作,在前不久集团党史知识竞赛中,他和队友还代表新能源公司拿到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冻雨、台风等多重考验叠加,项目推进步伐一刻不曾放缓,高峰施工人员曾达到3000多人。越是面临艰难,越是考验党员初心使命,越是发挥党员核心引领作用的关键时刻。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开展冬季暖封闭施工,新能源团队常常工作到深夜,随后在项目部裹衣而眠;新婚燕尔的年轻干部婚礼过后即返回项目现场;早出晚归的业务骨干发现才上幼儿园的小儿子和自己这个“黑脸爸爸”越来越陌生……让记者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已经51岁的业务骨干罗宏伟总工程师,深深被党员干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热情所感染,并于今年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正是有了这些党员干部及业务骨干冲锋在前、拼搏在前,项目工程才得以取得飞速进展,一栋栋现代化、智能化厂房才能如期完工。通过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生产经营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把管理者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相结合,长发新能源公司真正实现了党的建设与公司发展的同频共振,这成为长发集团高质量党建的又一成功实践,也是长发集团将党建融于业务中的创新成果的体现。“初心耀繁荣 逐梦新红旗”——一汽红旗繁荣工厂落成暨E-QM5交付伴随6月29日,“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工厂落成暨E-QM5下线交付仪式”举行,长发人用“长发速度”为项目早日落地运营抢占出宝贵的时间,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一汽集团的产能需求,长发集团党委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汽车制造的配套、产能、排产、结算、创新、人才“六回归”工作部署,为长春市汽车产业振兴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总装车间物流智能系统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在长发旅投集团党支部这一体现尤为明显,党员干部将“亮身份、做表率、践初心、担使命”作为展现公司党建品牌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公司业务发展,形成共管共建机制,确保公司在品牌建设方面有成效、出成绩。长发旅投集团成立长发航空公司,承接了首届长春航空展有关任务。长发旅投集团党支部克服工期、天气、资金等困难,完成了航展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工作,确保了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的圆满成功。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市防控物资唯一采购主体,长发集团迅速组建专业队伍,长发旅投集团在长发集团党委带领下,筹集防控物资采购资金5000万元,与国内外112个生产企业紧锣密鼓地沟通,在全国防疫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历时短短两个月成功采购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日用口罩1010万只、手套10万只、熔喷布1.6吨等重要防疫物资,并组织成立防疫志愿突击队,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将私家车变物资运输车,以“防疫物资配送志愿服务车队”的方式,第一时间将各类防疫应急物资配送至指定地点,有力保障了一线复工企业的防疫物资供应。同时,在实施混改、深入谋划企业发展过程中,长发旅投集团党支部坚持以“发挥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入点,党员干部及业务骨干带头下沉到一线深入推进企业混改工作,推动了企业经营快速增长,切实增强了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红色引擎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咬住党建不放松,企业才能开创发展新境界。新形势下,企业要想走出去,站得稳,做得强,党建这个优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多年来,在市国资委党委的指导下,长发集团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充分激发活力,集团下属各党支部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从送党课到工地,到志愿者公益活动,再到廉政、安全警示教育,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在项目建设、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成为员工的“主心骨”,丰富生动的党建活动,净化了干部职工的心灵,带动整个团队发挥出奋勇向前的发展内驱力。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6月27日,长发集团党委组织党员领导干部、2021年新发展党员近120人赴长春市九台区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开展教育活动。在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里,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一幕幕珍贵影像,铺展在大家面前,党员领导干部和新发展党员真切地体验了革命先烈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誓死保卫胜利果实的英雄壮举。参观结束后,集团全体党员在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带领下,站在英烈墙前,面对党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马鞍山下,100多名党员同志顶着大雨,满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踏寻英雄足迹,重走抗联路线。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苦“行军”,最终登达顶峰。通过对革命历史凝神回望,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奋进的力量。长发集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快闪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组织引领的方式汇集红色力量,助力园区发展。长发人力公司运营的中国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东北地区首家、全国第九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园区已集聚人力资源及配套服务企业52家,其中非公企业42家,现有非公企业党员17人。成立三年来,长发人力公司党支部积极通过组织宣教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引领园区企业基层党员及群众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党建活动中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人人是火种。当点点星火同心聚力,就能激发出砥砺前行的动能。”该公司负责人说,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既有利于提升非公企业吸引力、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又能够扩大企业影响力、塑造企业文化软实力。目前,非公企业党建活动已成为长发人力公司合力突破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力创新抓手。2018年以来,长发人力公司党支部组织产业园非公企业党员走进劳动群体、慰问环卫工人、慰问困难老党员等公益活动10余次。2020年3月,结合疫情防控,党支部组织园区企业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共同开展“环保清洁周”活动,为园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环境,提升产业园周边卫生水平,强化了党组织凝聚力。为给长春市引才政策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配套服务,长发集团携手长春万科共同开发建设了吉林省首家智能化、人性化、差异化的长租式青年人才公寓项目——“长发·万科人才公寓”, 发挥住房吸引人才、平台集聚人才的积极作用,解决人才居住和创业孵化问题。长发集团党委始终重视自身建设工作。针对2021年市委第五巡查组在企业党建和经营工作中提出的指导意见,集团党委迅速行动,立行立改,完善不足,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党建宣贯工作,创新开展党建宣传,夯实思想宣传阵地,进一步增强了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通过不断促进党建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结 语长发集团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企业的“根”和“魂”,培养全体干部职工有担当、有作为、懂感恩、知奉献,把党建工作转化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这一优势在企业各方面的工作成效上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伴随着国企改革的宏伟征程,如何把企业党组织打造成为改革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长发集团党委以实际行动给出的答案是: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做到党建重心与企业发展中心“两心合一”,这是长发集团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只有把党建工作做实、做强、做细,才能给企业文化带来看得见的正能量,使每个员工更有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推动整个企业更加具有凝聚力。正是由于党建的创新引领,长发集团走出了铿锵有力的发展足音。截至目前,长发集团总资产达2540亿元。作为长春市城市投融资主载体,长发集团凭借境内主体信用评级AAA最高评级、境外Baa1投资级评级,为长春市打开境内外资本市场开辟了重要渠道,累计筹资超4000亿元,先后投资建设了9大类共700余项市政工程及民生项目,在长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文章来源:长春政事儿 |
2021-07-09 |
相沪相融,共创共享!2021苏州望亭(上海)投资推介会成功举办 |
由相城区人民政府主办、望亭镇人民政府承办的2021苏州望亭(上海)投资推介会在上海虹桥成功举办。活动以“相沪相融 共创共享”为主题,旨在借助“沪苏同城”的浪潮,加强望亭镇的融入性,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活动吸引了上海及相城的众多知名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海内外创新创业机构的代表及各类高层次人才参加。活动中,望亭镇现场签约了10个项目,包含工业、服务业、文旅和人才科技等各个类别,合计签约金额达12.2亿元。活动现场,望亭镇党委书记周建国围绕望亭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投资推介。全方位介绍了望亭在三产融合发展、投资活力、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功能配套、营商环境、服务团队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望亭确定了“一区两带三园”的整体规划,即西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北太湖风景带以及贡湖新兴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国际物流园。围绕“三园”格局,望亭做强产业内涵。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发建设全面完成,贡湖新兴产业园进入全面建设期,占地107亩的贡湖高端制造和创新研发社区即将投入使用,物流园获评“江苏省示范物流园”。周建国表示,在“沪苏同城”的大潮下,望亭镇将主动融入,全面谋划,做大做美做强“一区两带三园”,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真心期待更多新老朋友选择望亭、走进望亭、投资望亭。2021年以来,望亭镇立足前沿产业,分别在北京、上海、无锡同步打造科技创新载体,以真挚的热情、开放的姿态、灵活的形式,广结天下英才。活动中,沪苏东部技术转移(相城)科技与金融分中心、中科航空航天技术(相城)分中心、苏南工业互联网(相城)分中心三大离岸科技创新载体正式启用。近年来,望亭镇持续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活动现场,望亭镇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相城)合作共建的先进材料成形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华灿运河·吴门望亭”定向主题征集也正式启动。“曾闻长洲苑,尝闻大雅篇”。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望亭,以文化为根,深挖稻作文化、运河文化之内涵,做美做靓“运河吴门第一镇”。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文旅产业的主旨演讲环节,特邀3位文旅产业的行业大咖进行主题分享。文章来源:市场周刊杂志社 |
2021-07-09 |
发明专利全球第一 我国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成型 |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8日在上海开幕,大会围绕“智联世界、众智成城”的主题展开。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创新应用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排名第一,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已经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和应用生态。 肖亚庆指出,在政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部分领域技术创新应用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入。 数据显示,目前在126个国家/地区中,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量已超224万件,有效专利近68.7万件,占比30.64%。 截至目前,在224万件人工智能的相关专利申请中,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日本。在国内,上海关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已超4.2万件,其中有效专利超9400件,另有占比56.24%的专利申请仍在审核中。从整体申请量趋势来看,近五年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活跃度高,相关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 “要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努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试验场和重要风向标,让智能时代的美好图景在上海这座城市得到充分演绎和生动展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的优先战略选择,着力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完善全链条产业布局、开展大规模场景应用、形成体系化制度供给,人工智能领域的协同创新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赋能百业效应、政策集束效应正在日益显现。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引来不少企业的长远布局。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开幕式上发言表示,腾讯将和国家天文台共同发布探星计划,把上海优图实验室的AI技术用于探索宇宙。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则表示,未来2-3年计划将共享无人车服务推广到30个城市,同时会推出”更像机器人“的汽车。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21-07-09 |
国内首家系统铝合金门窗工业4.0基地投产 米兰之窗迎来发展新纪元 |
2021年7月5日,在米兰之窗的中欧节能门窗产业基地,国内首家系统铝合金门窗工业4.0生产大线在400余位行业大咖的见证下宣告正式投产。米兰之窗董事长马俊清表示,“米兰之窗将以中国4.0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为依托,坚持品牌化发展路线,力争2到3年内在全国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米兰之窗董事长马俊清据悉,该门窗工业4.0智能化生产线是基于先进管理模式和工业4.0软硬件技术以及中国制造2025而构建的智能化门窗生产设备,集合产品生产数据、生产排程、生产控制、可视制造、智能供料、智能分拣、异常处理、设备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可以满足门窗订单规格多样化、定制化的智能生产需求。并且,该智能化生产线摆脱了原有生产模式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质量不稳定对专业技术人员依赖性高、人员更换频繁、人工制作成本高,产品生产统计不完善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还打通了ERP和生产一线的数据,实现数据实时交互,所见即所得。米兰之窗4.0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正式投产马俊清指出,在产业升级与改善性装修需求爆发的市场大背景下,门窗行业成为中国大家居产业最具发展前景的蓝海品类,万亿级的门窗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大舞台。与此同时,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系统门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系统门窗是中国门窗业企业发展的核心方向,智能制造则是门窗品牌赢得发展机遇与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基于此,才有了米兰之窗4.0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投产。这并不是米兰之窗率先开启产能创新的第一次行动。事实上,早在2015年米兰之窗已经打造了中国首个工业4.0系统铝包木窗智能化生产线。“米兰之窗正是国内门窗行业中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典范。”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说道,“系统门窗技术是门窗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米兰之窗系统铝合金窗工业4.0智能化生产线的正式开机引领了整个门窗行业健康发展,这不仅是米兰之窗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国内系统铝合金窗开启智能制造新纪元、可以载入铝窗发展史册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与4.0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投产同步,米兰之窗的2021年度新品——系统铝合金窗sormani 105 super slim、sormani 120也首次亮相在公众面前。此次,米兰之窗推出的超纤铝合金系统窗紧紧抓住消费者对美的需求,采用意大利轻奢设计,极致窄边,以时尚流行色进行跳色,全景大视野,同时采用全隐形的五金,使整个产品看上去非常的简约流畅。性能上,采用世界最顶级的意大利Sormani铝合金系统,同时运用4SG全频降噪玻璃、多腔体隔热保温技术等大量的专利技术,强化新品的系统性能,让新品既是颜值担当,又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担当。腾讯家居&优居总编辑、优居研究院院长张永志评价称,有产能、有品质、有新品,米兰之窗已经在系统门窗品类中占据了极为有利的排头位置,随着跨越式发展“小目标”的达成,相信米兰之窗也会进一步带给消费者更多惊喜。文章来源:北京商报社官方账号 |
2021-07-09 |
首届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将于8月在济南举办 |
7月8日,首届“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新生,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汲佩德出席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举办此次大会的重要性和意义、大会筹备情况以及山东省和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并回答了提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将于8月23日-26日在济南举办。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大会以“新动能 新生态 新格局”为主题,旨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制造业领军人物、行业机构代表将齐聚泉城,共话产业趋势,共谋产业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先进制造业是决定一国经济和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并日益成为全球各国角逐焦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把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此大背景下,首届“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将聚焦先进制造业,把握制造科技未来趋势和先机,致力于培育新动能,赋能新生态,构建新格局。 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本次大会开先进制造业领域之先河,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力争将大会办成一届“前瞻性、权威性、国际性、协同性和务实性”的先进制造领域盛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本次大会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国际交流会议、专家闭门会、7场高峰论坛、投资路演主题论坛,以及先进制造业创新成果展等活动,凸显“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定位。 概括起来,大会呈现出以下五大亮点及特色。 一是以行业前瞻性,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内容上,大会将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热门和趋势性话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制造企业的领军人物,以及专业研究机构代表,展开新思想、新理念的交流与碰撞;从形式上,大会将以趋势解读、成果发布、展示展览等多种形式,集中呈现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最新趋势、创新产品和成功实践,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并指明方向。 二是对先进制造业发展进行权威解读,打造行业发展风向标。大会将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主管机构、专家、研究机构等,就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总体战略部署和推进执行等进行主旨发言,带来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思考、剖析和建议。据悉,会上将有多项重磅研究成果发布。 三是以全球化的视角,探索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国际交流会将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计划邀请相关国际组织、地方政府代表团,深度交流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四是创新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促进上下联动,切实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闭门会将邀请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聚焦制造强国战略及山东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实施,为山东省制定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将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主题开展对话交流和产业对接,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做出山东贡献。 五是以多种形式,有效促进项目洽谈、对接及投资,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添砖加瓦。大会将通过主题论坛、投资路演、项目对接洽谈、先进制造业创新成果展等形式,为与会的中外产学研用各方代表搭建开放合作的平台,力争促成和签约一批高质量合作项目,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务实合作。 此次大会落户山东,既是山东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责任担当,也是山东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意识。近年来,山东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制造业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总体呈现“大、全、实、智、活”的特点。举办此次大会,也为山东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文章来源:金融界网 |
2021-07-09 |
1100亿中资半导体巨头放大招,拟收购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商? |
7月3日,最新市值达1148亿元的科技巨头闻泰科技突然被传出一则重磅消息。据媒体报道,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将以6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64亿元)收购英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Newport Wafer Fab。对此,闻泰科技方面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称,不予置评。闻泰科技目前正在加大对半导体以及通讯业务的投资和布局,提出了从服务型公司向产品公司转变的战略目标。1安世拟收购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商?据报道称,NWF主要生产用于汽车电源应用的半导体芯片,是英国为数不多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之一。安世半导体将于下周一或周二宣布此次收购。中证君了解到,安世半导体要完成这项收购需要通过英国的相关审核。闻泰科技是一家从事通讯和半导体业务的公司。闻泰科技2020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安世半导体剩余股权的收购,已实现对安世半导体100%的控股。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IDM公司,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每年可交付900多亿件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各类电子设计。芯谋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安世半导体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的排名由2019年的第11名上升至第9名。在中国功率分立器件公司排名中,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排名第一。2向产品公司转型据中证君了解,安世半导体的功率分立器件需求旺盛。手机、TWS耳机、智能手表、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均会用到功率分立器件。此外,传统汽车和新能源车对功率半导体的需求也非常旺盛。闻泰科技年报显示,2020年,安世半导体来源于汽车、移动及穿戴设备、工业与电力、计算机设备、消费领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5%、23%、22%、5%、5%。目前,闻泰科技在加大半导体业务领域的投入。年报显示,2020年,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6.5亿元,进一步加强了在中高压MOSFET、化合物半导体产品SiC和GaN产品以及模拟类产品的研发投入,预计2021年研发投入为8.9亿元。6月28日晚间,闻泰科技公告称,公开发行可转债项目通过证监会审核。闻泰科技此前公告显示,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6亿元,募集资金用于闻泰无锡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二期)、闻泰印度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移动智能终端及配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闻泰科技近期收购了欧菲光特定客户业务,形成半导体IDM、光学模组、通讯产品集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推动闻泰科技从服务型公司向产品公司的战略转变。”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2021-07-09 |
先进装备制造业成海门第一大工业产业集群 |
近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制造的海上综合性高端湾区游船豪华双体客船“大湾区二号”成功交付。今年以来,该基地制造的高端海工装备等纷纷开工、下水、交付。今年前5个月,以海工装备及高端船舶为代表的海门先进装备制造业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达到20%,成为海门工业第一产业集群。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海门重点打造的“3+3”产业集群之一。截至目前,海门先进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海工装备及高端船舶、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特色板块,高技术海工船舶和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产业链逐步完善。特种功能船舶、特种工程船舶、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液压成套装备、石油钻井平台、工业模块装置、车用空调压缩机等一批高端产品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去年,振康焊接机电获评第二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建设的机器人减速机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海新重工制造的大型挖泥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海门区发改委主任俞军介绍,今年以来,海门按照产业链式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在先进装备产业中重点打造高技术海工船舶、工业机器人两大地标性产业链,建立了“链长制”,由区领导挂帅,加大产业链头部企业、具有核心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全力打通产业链上的供应链,推动两大标志性产业快速做大。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
2021-07-09 |